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日本遗孤来华感念中国父母养育恩 九十岁老人李淑兰遗憾未见到女儿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2015-7-15 13:12:2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我的姑娘没回来”



一位仍然留在中国生活的日本遗孤,向记者展示当年她的日本母亲给她留下的书信


“那小模样,我不收养(她)就可能死了”


在位于哈尔滨长春街198号的简易楼房里,90岁的李淑兰老人翻出养女曾从日本寄回的一叠照片。自1996年最后一次见面,照片成为她思念女儿的唯一出口。后来,女儿失去音信,她听说得了抑郁症。


李淑兰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养女的场景。刚从难民所出来,5岁的孩子骨瘦如柴,耷拉着脑袋,胳膊几乎同大人拇指一般细,身上还爬着虱子。


她的日本母亲比划了半天,大意是有4个孩子,已无力带这个最虚弱的女儿回国,希望李淑兰能暂时收留她。那是1945年8月,日本已宣布战败,关东军仓皇撤退,日本开拓团团民被日本统治集团及关东军所抛弃,只能四处逃亡。


“她可能觉得孩子跟着我们不会挨饿。”李淑兰同丈夫当时在长春街133号开粥铺、卖包子。夫妇结婚4年,未生育。


“国家之间的事情咱也想不了那么多,当时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李淑兰夫妇遵从质朴的人道主义观念,收留了小女孩,并给日本妇女200元(伪满洲国货币),作为回国路费。而当时卖一个包子,仅赚几分钱。


被问到为何收养侵略者的孩子时,李淑兰老人说,就是见孩子可怜,只想着把她救活。“虽然日本侵略过我们,但他战败了,咱不能欺负他们(平民)。”


李淑兰很少跟人提及,她本人就同大女儿命运相似。一岁时被寡母送人,养父母待她一直视如己出。甚至最困难的时候,养父宁愿亲生儿子寄养在弟弟家,也要把养女拉扯长大,直至出嫁。


李淑兰夫妇把池边顺子领回家,取名田丽华。靠着喂米粥,搭配牛奶、饼干,孩子的身体慢慢有了起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