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上海 >> 正文

日本世博奶奶的上海世博情缘

作者:未知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2010-6-27 6:58:2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在世博园区,每天都会有个身材娇小、步履轻盈的身影,她就是61岁的日本“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2005年爱知世博会期间,她曾创下每天入场参观、总入场次数达243次看完所有场馆的纪录。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山田又自费购买了184张门票,开始了一次“全勤之旅”。

  在上海期间,山田女士每天到世博园游览并将当天的参观情况写在日记本上,记者与她的对话就从这本“世博日记”开始——

  一段特殊的情缘

  山田告诉记者:“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时我写了三本半日记,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期间我又写了半本日记,这次是我记的第五本"世博日记"了。世博会的魅力不但在于了解知识,还在于结识许多新朋友。”

  山田与世博的不解之缘还要从1970年大阪世博会说起。那届世博会的参观经历,让她迷上了这个奇妙的场所:“无绳电话、磁悬浮列车……在世博园的参观中,我学到了教科书里没有的东西,听到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声,世博会带给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人类的生活也因梦想而变得越来越有趣。”山田如是说。

  虽然上了年纪,山田还是坚持做一名普通的参观者。他认为,只有作为普通参观者才能了解更多。

  山田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爱知世博会纪念馆的注册规划师,而她的儿子山田和弘也在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工作。在山田看来,世博会给人们树立了应对挑战的信心:“世博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人们可以在里面尽情寻找和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不仅人生会很美丽,困难也能得以解决。”

  一张珍贵的照片

  在山田的寓所里,有一张A4纸大小的压膜彩色照片,她一直将它视如至宝。“这是2005年11月4日我在上海拍的照片,”山田指着照片中的楼房告诉记者,“这是中国馆的原址,旁边的世博开幕倒计时牌写着1639天。”就是这次难忘的上海之行,让山田女士有了举家前往上海参观世博的想法。

  在山田看来,上海世博会在科技、环保等方面展现的努力,绝对值得称道。山田告诉记者,上海世博园内的降温喷雾、太阳能应用和主题馆的“植物墙”都让她印象深刻。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世博园内有200多个展馆,然而在山田的相集中,展馆总数却达到了373个,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山田微微一笑说:“我把中国各省市区馆都单列,还有一些花园式的小场所,也算进来了。”

  一份美丽的夙愿

  “5月28日,我在中国馆门前遇到12名来自广东连南大麦山区的瑶族小朋友,他们花了25个小时从老家来到上海。我和他们一起参观了广东馆、民营企业馆等,孩子们围着我有说有笑,还给我系上了红领巾,我感到很开心。”山田动情地说。

  同样让她无法忘怀的是,6月12日下午3点,仿造日本遣唐使团乘坐船只打造的“遣唐使船”载着祝福,在世博园区黄浦江水域进行航游,山田身穿和服,亲自来码头迎接“遣唐使船”和众多“使者”。“中日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在隋唐的300年间,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向中国学习文化和技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也向日本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山田告诉记者,她愿意做一条纽带,让两国年轻人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友谊。

  “至于2015年意大利世博会我还去不去,现在还很难说。那时我就66岁了,如果它将超越上海世博会,那我就去。不过,我想应该很难超越上海吧。”在采访行将结束时,山田风趣地对记者说。

  (本报上海6月24日电)

  图为山田外美代和她的“世博日记”。 本报记者 张天南摄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