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凡,男,北京人。1989年赴日留学。在新宿国际日本语学院学习2年日语,之后考入专科学校王子经理学校,,学习一年时间后又考上研究生,并学习了半年时间。之后,进入当时的JCP会社工作。现为北京金海方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采访实录: 我与董凡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一次中国沙漠义务植树志愿者演讲会上。据介绍,2009年董凡与日本伦理研究所中国事务所主任于振中、企业家廖理纯等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浑善达克创建了一个植树绿化基地,基本上每个周末都组织各行各业的人士去义务植树。2013年,他们又在张北地区开辟了第二个绿化基地,2014年还将在青海发展第三个植树基地。目前,在第一基地大概植树42万棵、第二基地大概40多万棵树了,都是樟子松和赤峰杨。之后,我专程前往董凡先生的办公室,就其留学等情况进行专访。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令人震撼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留学的?当时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董凡: 我是1989年3月26日前往日本留学的。去日本之前是在法院工作,当时北京市对于自费留学去日本的,在政法系统我是第一个被允许的。 那时候我23岁,很年轻。我觉得在日本这五年的经历,对奠定人生观和世界观特别有帮助。当时,中国刚改革开放没几年,还比较落后,日本却很先进发达。那时,中国还是凭票买电子产品的时候。所以能去日本留学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当时在日本,外国人在日本语学校上学称为就学生,上大学才被称为留学生。我一开始是在东京,我所在的日语学校名为新宿国际日本语学院,在高田马场附近。我一般上学都是坐地铁到新宿站,然后走着去学校。学习了2年日语后,我考进了一所专科学校叫王子经理学校,在那里又学了一年。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考驾照了。那时候,在日本的中国人中考驾照的并不多。我后来又参加了一次成人考试,考上一所大学院。上了有半年左右就进入了当时的JCP会社工作。这个公司是NHK下属的一个合作伙伴。 谈到在日本的感受,我认为不论是打工还是上学,处处能感觉到那是一个文明礼貌的社会。当再回国后,就觉得自己与周围处处格格不入。比如和别人说话时,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习惯性的点头,别人就说你从日本回来后怎么老是点头哈腰的。不过,我觉得,别人说话的时候你点头对人是一种尊重,而且是一种回应。让人觉得你在认真听。你要是左瞧右看的,其实你也在听,但是别人感觉不到你在听,那样很不礼貌。 有一次我去长野县,给那边一个渔村组织一个祭祀活动,令我非常震撼。其实,那就是一个小地方的一个小小的节日活动,到了约定的时间,村里的人穿上节日服装非常自觉地走出家门去活动现场,根本不需要敲锣打鼓地挨家挨户去叫去催,让人感觉到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在日本企业里边最明显。 到日本去学习,不仅要看到对方物质方面的发达程度,例如电器产品以及新干线等,还要看到普通民众的高素质。在“硬件”方面中国追起来很快,也很容易,但是在“软件”方面追赶起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因此需要中国人加倍努力。 董凡先生参与拍摄的电影《暖》获东京电影节大奖。
|
推动中日影视文化交流 访留日归国人士董凡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咖喱、武汉和日本老人
渡部宏美:在华志愿者活动令自己开阔了视野
2018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论文大赛暨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改革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
71岁日本老爷爷在武汉开店8年 还免费教人日语
以慕课推动中日人文交流《日语与日本文化》选课人次突破9万
三江学院与日本高校教育合作交流再上新台阶
华侨大学第30届“春之声”大型外语系列活动暨第11届日本文化展开幕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毕建华等一行3人赴日本考察
日本大阪Chanto Band乐队来南通职业大学访问交流
小糸英树:我是从事日语教育的JICA青年海外协力队员
日本志愿者渡部宏美:基准和感觉
日本语言文化研讨会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
日本语言文化研讨会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
日本志愿者藤本尊正:在抚顺与当地人的相识和交流
想学日语?来武汉这家咖喱店,有位日本老人已坚持7年免费教学
嫁给中国男人的日本太太们:中日混血子女教育轶事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代表团来访西安外国语大学
“缘、情、志”—日本志愿者在武汉教日语的生活感受
小糸英树:我在名叫苏家屯的小镇教日语
东方文化交流协会主办“2016年日语演讲大赛”
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王丽莎老师参加日本积水化学第八届改善发表大会
日本教育团到访光亚学校 学生三语主持欢迎会
日本教育考察团访问都江堰光亚学校
日本横滨赠书协会访问燕山大学(组图)
日本东亚学院垂井进教授受邀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