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命三郎"——日本救援队在四川地震灾区知难而进
|
|
|
|
|
四川北川5月17日电(记者 白洁)17日晚23时,夜色黑得像墨,一场大雷雨中,载着60名日本救援队员的车队冒着余震危险,颠簸在卧着坠石的道路上,进入了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这时,距这场巨灾的发生已过去了近130小时。
这是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国专业救援队,也是新中国自成立以来首次在特大自然灾难后接受外国专业人员救援。
白天,携带着先进仪器和工具的他们结束了在青川县的搜救工作,没有找到幸存者。大概从半夜开始,他们将在北川县曲山镇一所中学的废墟上展开彻夜的搜救。有消息说,这里有1500名学生被埋压,中方救援人员已救出700名幸存者,并找到70余具尸体。
“希望还在”
日本救援队是16日下午到达青川的,连续工作16小时,到17日凌晨找到了两具尸体。“我们感到很遗憾,想找到生还者,哪怕一名也可以。”海上保安厅的大川雅史面色严峻地说。
中午时分,第一支日本救援队与后期到达的第二支汇合后,就向北川出发了。第二支队伍新带来了水泥切割机等大型机械和3只搜救犬。
救援队中有两名女护士。川谷阳子斩钉截铁地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搜救生还者!”
村冈嗣正是消防厅的参事助理,16日已工作了一整夜。“我们迫切地希望尽早赶到现场,依靠经验和能力,用先进器材搜救。还有没有希望?我相信还是有的,要尽最大的努力。”
其他的队员也说,要尽全力去做,大家的信心没有一丝一毫降低,与来时心情是一样的,没有变化。
在国内已有12年大型灾难搜救经验的大川雅史说,当得知要来中国,他感觉很光荣。“这也是本部门的光荣。”
这些队员分别来自警察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和外务省等部门。有的人参加过伊朗大地震、印尼地震和海啸的搜救。他们只懂日语,英语只会一点儿,因此配备了多名中文翻译。
不言退却的队员们
日本队员的第一搜救现场是青川县城解放街。在青川县中医院家属楼坍塌处,名叫宋雪梅的女性和她刚出生75天的女婴被埋在了这里。
队员们在16日下午抵达现场后,迅即了解确定被埋人员的大概方位,之后圈定警戒范围,开始一刻不停地进行搜救。
虽然,傍晚时分,生命探测器就已经没有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但是,日本救援队仍然决定通宵搜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目前,受困者的生存希望应该说很低了,但即便这样,以前也有在这种时刻救出生还者的先例。”队长小泉崇说。
救援人员分成3个班次,轮替工作,不断确认妈妈和女儿的具体位置。“在日本从未见过这么惨烈的搜救现场。”队员中岛康说。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身着橙、蓝两色搜救服的救援队员在残垣断壁中奋力工作,一会儿用机械,一会儿又用手。他们的周围就是布满裂缝、尚未坍塌的墙体。搜救过程中,发生了多次余震,能听到街道两旁建筑物残渣纷纷落下的哗哗声。
17日凌晨4时,一些轮换下来的救援队员在地上合衣而睡。记者问,为什么不找个好地方?“我们是搜救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随时待命。”一名队员严肃地说。
晨7时25分,母女二人的遗体终于被搜救人员用双手挖掘了出来。日本救援队全体人员向遗体默哀。
“感谢日本队员的辛劳”
55岁的中国母亲张香玲虽然只看见了女儿的遗体,但还是表示“非常感谢日本队员的辛劳”,并称这令她有机会最后看到女儿一面。
旁边的群众也说:“很欢迎你们来,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16日晚,附近的中国居民还带着几箱政府发放的方便面和开水,自发来到救援现场,为日本救援人员提供了免费的晚餐。这是这一整天他们吃到的唯一一顿热食。17日白天他们喝了两餐菜粥,晚上吃了盒饭。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副所长藤本正也说,这次灾难,有两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一是中国政府反应迅速,消息公布快;二是中国民众在地震后表现出的团结协作,令人动容。
除日本外,俄罗斯、韩国、新加坡三国政府派遣的专业救援队也已在重灾区开始了搜救工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些国家表示愿意派遣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我们是根据邻近和快捷的原则作出有关决定的”,“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给予中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援深表感谢”。
|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中日友好: 汶川地震:富士通130万元救助灾区
下一篇中日友好: 情牵四川灾民 在京日本友人通过使馆表慰问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