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援助中国 >> 正文
日报评论:“灾难中的携手”拉近中日国民感情

 《日本新华侨报》近日刊发署名评论员文章指出,中日两国的民间感情正在拉近,这是有目共睹的。此次“灾难中的携手”不仅拉近了中日两国感情,也给两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天地。文章摘录如下:

  应该看到,政治主流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福田康夫上台后,他提倡的对华政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更加创造了良好氛围。此外,日本态度积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参与感。

  我们注意到,此次日本媒体对中国地震的报道并非从一开始就很正面,转折点出现在中国允许日本救援队进入。参与永远比谩骂、指责都更有效。中国媒体报道的公开化、与世界的互动,都是很好的经验。

  此次“灾难中的携手”不仅拉近了中日两国感情,也给两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天地。当今的时代是个风险时代,而这些风险往往是跨国家、跨地区的,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有环境风险、金融风险等等。中日两国以前一直被具体问题牵绊,现在应该从中跳出来积极合作,面对共同的风险。人与人交往靠的是一种心态,国与国之间也应该有“大爱”。此次互动的“方法”很好。首先是媒体大量报道引发了日本的关注,然后日本政府快速行动,中国对此给予友好回应,中国的态度又进一步提升了日本的关注,真正实现了良性互动。

  中日之间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可能靠一次联合救援解决。不过,回望两国交往的历史,中日一直有民间促进上层交流的传统。胡锦涛访日时也一直在强调民间交流,可见民间感情的重要。民间感情是最真实、最广泛、最久远的,也是很难建立的。这次灾难,日本媒体对于抗灾中个人感人举动的报道,使日本民众能感知普通的、一个一个的中国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任何一个反应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特别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人之所以有感情,是因为有联系,中日对于彼此的重要是任何一个亚洲国家无法替代的。现在中日之间发展关系的客观基础已经有了,就看两国日后能否好好把握。(作者:金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新闻网  2008年05月21日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红十字会感谢中国援助 直接发放现金给民众
日企委派两汶川受灾员工赴日培训
宫本大使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致中国国民(中日对照)
日本著名盲人男高音首次来华 献唱“四季大金”励灾区孩子
日本原首相羽田孜关心四川地震
日本大塚化学株式会社向重庆灾区捐款
日本兔仔牌捐赠价值10万元的退热贴产品
东京华人清扫街道感谢日本救援队援助中国
日本侨报评论指地震救援促进中日相互理解
日本早安少女组关心四川灾情 6月上海开唱
日本九州市民大学70余名学员来馆吊唁访问
日本各界继续慰问和捐助中国地震灾区
面对汶川地震的日本人
中国大地震“震醒”日本学校
日本全力帮助中国救灾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加强
真实报道感动日本民众 日本救援队搭起中日桥梁
中国律师获得“日经亚洲奖”奖金捐献地震灾区
日本大夫在救援第一线
中日救援队同写人类大爱
连续三次发行《日本友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特辑
首位在日华人学者奔赴灾区 参加预防传染病工作
日外务省官员:如有需要日本救援队愿意二次赴华
日中友好七团体就汶川大地震发表联合谈话
对话日本救援队:日本国民很支持我们
日本专家:中国建筑抗震标准低 不足日本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