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中国大地震“震醒”日本学校

日本爱知县日进市的400余名中小学老师收看了四川大地震的直播新闻,大家表示要强化防灾对策,优先推行“学校建筑耐震化。”

  四川大地震不仅引起了中国对校舍建筑的关注,也“提醒”了日本人,他们迅速将目光对准了自己的学校,结果发现近四成校舍存在耐震不足问题。日本文部省随即表示,今后5年内,将对全国一万栋耐震不足的教学楼进行耐震化建设。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人们的防震意识非常高,不仅时刻对地壳运动、地下火山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还努力提高地震预报准确率,研发更加抗震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开发出很多应付地震的急救用品,以最大限度减少地震伤亡。其中,人员聚集的学校、医院等单位更被列为防震重点区域。特别是学校,在紧急情况下要兼具防灾避难功能。所以,建校时,其选址工作非常严格,一般要将学校建在最安全的地方,当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袭来时,人们除了奔向专门的避难场所外,就近的学校将是最佳避难选择。

  随着抗震技术的进步,日本再度提高了建筑耐震标准。2005年,日本对1981年制定的《建筑标准法》进行了修正,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并根据修正后的法律标准制定计划:到2015年时,将有90%的住宅建筑达到这个标准。无疑,当这个标准实现后,大地震袭来时将有更多生命被因此保护下来。

  但这样的高标准在实施中也难免存在问题。《朝日新闻》5月19日报道,据日本相关部门统计,在日本所有的公立中小学学校中,已经达到耐震级别的学校占58.6%,在各地方中,长崎县的耐震校舍达标比率最低,仅占全县校舍的37.3%。长崎县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当地人对台风的防范意识非常高,但对地震却不甚在意!”长崎地方教育部门表示,他们也想建设更多的耐震化学校,但建一个耐震学校要花3000万至1亿日元(约合200万元至670万元人民币),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将提供70%的资金补助,但对于一个小小的地方行政区来说,这余下的30%也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

  其实,在日本学校的耐震化建设中,也普遍存在资金困难问题。共同社5月17日报道,据日本“神户人与防灾未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日本全国公立中小学校舍、体育馆抗震加固工程中,有19%的市区町村因财政困难而尚无实施耐震化建设的计划。

  名古屋大学地震防灾专业教授福和伸夫表示,5月16日,爱知县日进市的400余名中小学老师收看了四川大地震的直播新闻,大家表示要强化防灾对策,“当人员密集的场所遭到灾难袭击后,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和影响!(不管有多大困难)应该优先推行学校建筑的耐震化。”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红十字会感谢中国援助 直接发放现金给民众
日企委派两汶川受灾员工赴日培训
宫本大使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致中国国民(中日对照)
日本著名盲人男高音首次来华 献唱“四季大金”励灾区孩子
日本原首相羽田孜关心四川地震
日本大塚化学株式会社向重庆灾区捐款
日本兔仔牌捐赠价值10万元的退热贴产品
东京华人清扫街道感谢日本救援队援助中国
日本侨报评论指地震救援促进中日相互理解
日本早安少女组关心四川灾情 6月上海开唱
日本九州市民大学70余名学员来馆吊唁访问
日本各界继续慰问和捐助中国地震灾区
面对汶川地震的日本人
日本全力帮助中国救灾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加强
真实报道感动日本民众 日本救援队搭起中日桥梁
中国律师获得“日经亚洲奖”奖金捐献地震灾区
日本大夫在救援第一线
中日救援队同写人类大爱
连续三次发行《日本友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特辑
首位在日华人学者奔赴灾区 参加预防传染病工作
日外务省官员:如有需要日本救援队愿意二次赴华
日中友好七团体就汶川大地震发表联合谈话
日报评论:“灾难中的携手”拉近中日国民感情
对话日本救援队:日本国民很支持我们
日本专家:中国建筑抗震标准低 不足日本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