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上海 >> 正文
日本《人民文学》代表访问上海



王安忆和团长辻 哲也先生在座谈会上。

(上海作协 陈贤迪 摄)

 

代表团和上海作家合影留念。

 (上海作协 陈贤迪 摄)

 

    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组派,以辻哲也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代表团一行7人,在访问北京、绍兴和杭州后,于2008年11月7日9日抵沪访问。他们访问了上海市作家协会,非常高兴地与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以及沈善增、潘向黎、任晓雯等上海作家见面并座谈交流。

    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是民间自发的文学爱好者团体,其成员由大学教授、学生、编辑、公司职员和中文翻译等组成,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也已经当了妈妈。他们从1976年起组成了这个读书会,自费订阅《人民文学》杂志,成员最多时达200多人。多年来,他们始终保持着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四的下午一起阅读和讨论《人民文学》的习惯,既发表阅读感想,也切磋翻译经验。春天的时候,读书会还会相约大家一起去泡温泉,有的人在读作品,有的人在听,也有人在悄声议论,还有人专门写文章发表阅读感想。为了参加读书会,很多不懂中文的日本朋友努力学习中文。团长辻 哲也先生就是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学的中文,他特别喜欢滕肖澜的文章,曾经四次在读书会上讲评滕肖澜的作品,遗憾的是滕肖澜正在国外而此次未能相见。

    代表团带来的《人民文学读书会1991-2007年年报》,详细地记录了读书会每个月的活动成果。每个月一次的读书会活动,他们都会安排两位读者专人对最新一期《人民文学》的重点作品进行讲评和讨论(一般是选杂志的第一、二篇小说),也对作品的易读度和有趣度等评定星级。有意思的是,除了易读度和有趣度这两个标准之外,他们的阅读非常仔细,他们还设立了很多连评论家都想不到的评判角度,包括好奇心度、说教度、世相讽刺度、文学的完成度、无国界度等等各式各样的标准来反映他们丰富的阅读感受。

  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的成员喜爱《人民文学》,他们关注反映中国现实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人民文学杂志社授予他们《人民文学》“荣誉读者”的称号。

    王安忆、潘向黎和任晓雯的作品曾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王安忆和潘向黎的作品再《人民文学》发表的当月的读书会上被进行讲评和讨论。代表团的成员们来上海前专门准备了很多问题来请教王安忆。当日本朋友请教王安忆作品中描述的上海“弄堂”等问题时,王安忆和其他上海作家生动形象地详细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上海“弄堂”情况,使日本朋友们了解了“弄堂”的真正涵义。应日本朋友的要求,上海的作家们还一一介绍了小时候的家庭生活情况、成长经历和创作情况等,富有情趣的介绍不时引起日本朋友的欢笑。

    日本朋友们在上海期间,还参观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游览了外滩等著名景点。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金山农民画登陆日本东京 引发观众赞叹
上海定居日本人超30万,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依靠什么生活?
日本人最喜欢“定居”的中国城市,很像东京,有很多日本文化影子
日本人气组合“可苦可乐”现身上海 与中国大学生交流
上海定居的日本人已超30万人,为什么多数都是女性?
为啥大量日本女人移居上海,她们靠什么生活?网友:挣钱好容易
李逸平会见日本新任驻沪总领事矶俣秋男
上海举办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大展
为啥在上海生活的20万日本人,都是以女性居多?日本姑娘告诉你
“加热”民间交流 “中日专业人士联盟”上海基地揭幕
上海电力日本株式会社新春贺词
周汉民会见日本企业家石坂真一郎
日本是发达国家,为何很多日本人喜欢定居在上海,真相原来是这个
日本南山大学中国事务所在上海成立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北京周报》
日本福冈齿科大学师生到口腔医学院访问交流
日本消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消防总队
日本华侨华人交流团访上海侨办 冀加深双方交流
日本电影周:架起中日文化友谊桥
上海电影节|日本电影周:中日友好是心与心的交流
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架起银幕友谊桥
2017年“魅力上海”文创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
上海女性穿旗袍现日本 开展民间服饰文化交流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校长长谷部勇一访问上海交大
沪举行白玉兰奖获得者日本联谊会植树活动 植下友谊白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