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日《大都会》杂志:日本人在中国赚钱也建立友谊

李钧(音)属于典型的中国中产阶层,在上海某跨国公司当财务经理。他不久前买了台数码相机。什么牌子?美国的柯达。李钧说,他不想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给索尼等日本公司。 

    不过,中国人对物质的爱好冲淡了这种仇日情绪。到中国任何一座城市走走都不难发现这一点:东京流行时尚影响着上海和深圳;“凯蒂猫”无处不在;日本汽车满大街跑。据统计,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日本人超过10万,这使上海成为仅次于纽约、洛杉矶的海外日本人第三大聚居地。每年度假或出差来华的日本人有100多万。从小餐馆到大企业,2005年底共有5000多家日企在华开展业务。 

    餐馆老板片山辉夫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上海有朝一日会成为纽约一样的国际大都市,希望自己能及早抓住机会。与他一样,北村裕三也把上海视为开设国际美发连锁店的第一站。人力资源专家三谷明子则通过学汉语改善自己的职业前景。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中国发生的反日游行使他们的梦想遭到破坏。起初,片山难以接受,他的日本餐馆就在去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路上。然而即便经历了这样的事件,造成的后果也并不那么严重。一些日本人的生意甚至做得比以前更好。光顾北村的美发店的中国客人越来越多。片山的餐馆重新开张后生意也日益红火,“现在日本客人占70%,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占30%,而以前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日本人。” 

    许多在华工作的日本人都感到,他们在赚钱谋生的同时,也在帮助改善日中两国的关系。中井敏惠在上海一家酒店工作,与一群中国人共事,每天都要处理文化差异。她看不惯那些喝醉的日本客人,他们只穿浴衣,对中国人傲慢无礼,“我不得不教育他们,这是在中国,别以为是到了日本哪个温泉。”上海的日语杂志也起着弥合两国隔阂的作用。萩原晶子说:“我想要杂志集中在艺术和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上,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日本读者。” 

    卡里娜·陈也是主张改善日中关系的积极拥护者,她4年前成立的文化交流团体KIM,参加者多达100人,日本人与中国人各占一半。卡里娜·陈在高中时曾去过日本,她起初以为日本人会不友好,但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电脑程序员楼宁(音)有类似体验,他认为彼此不信任源于相互不了解。 

    陈表示,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接触无疑有助于增进彼此理解。因而,当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处在冷淡时期,保持友谊的担子就落到了个人——在东京、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身上。“60年前,日本是个阴沉沉的国家,就像一件旧和服。如今,日本文化变得明快,日本人也发生了变化。”陈和其他希望日中友好的人们都盼望政治家也会发生变化。▲(摘自9月15日《大都会》,原题:日本在中国赚钱和建立友谊,作者马克·安德鲁斯,汪析译) 

    《环球时报》 ( 2006-09-20 第06版 )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员竹泽真利的湘江情
日本人到中国发挥余热
日本人给我带路引发的思考
日本人拍1901年老北京
中日婚姻渐成风尚
为何中国人比日本人更乐观
长沙丈母娘 错把女婿当日本人
到中国沙漠种树的日本人
日本人眼中的上海 衣食住行都挺方便
日本人眼中上海弄堂女人
让日本人骄傲的中国女孩 日本女排主将名叫王娇
一个在上海开店的妩媚日本小女人
日本人看中国:从北京—上海“新干线”看中国的成熟度
日本人看中国:上海的日本料理档次迅速提高的理由
日本人在上海之吃喝篇
日本友好人士筹建“花冈事件”纪念馆
日本人捐建的高砂义勇队慰灵碑在台揭幕
紧张关系没有影响两国人民感情
我所感受到的日本人
感动中国的日本人尾山宏
日本人眼中的北京之路
寻访日本老八路
一位日本老人心中的大连情结
日本人为何传颂郑成功
一位日本老人的湖畔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