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利的中国东北话、爽朗的笑声、待人和善热情、热衷于拍照合影......如果您在北京遇到这样一群白发苍苍却谈吐风趣的老人,一定会把他们当成是从东北过来的老年人旅游团。
10月25日,在移动大巴上,团员们有说有笑。
其实,这些开朗热情的老人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他们是身负着沉重时代故事的日本遗孤。
10月22日晚,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各界人士相聚于北京好苑建国酒店,为该团举行了欢迎宴会。
10月17日至26日,日本侵华战争遗孤感恩访华团一行34人来到中国,先后在四川和北京进行考察和访问。这是遗孤团开展的第四次组团访华活动,其中,34人中有6人是遗孤二代。
此次人民网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他们了的故事,倾听了他们的心声。
池田澄江:“愿意为日中两国的友谊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池田澄江出生于1944年,1981年7月回到了日本。现在担任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同时作为团长从2009年开始带访华团回国交流。
10月25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池田澄江同师生们交流。
四次带团访华,对于中国的发展,她感慨地说:“我每次回来,感受都不同。中国过去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现在的经济却占世界的第二位。我在中国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住的草房、平房,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不同,每天早晚都能看到很多人在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市场里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这就说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了。现在,人们穿戴讲究,买东西主动排队,文明素养大幅提升。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坐公交车时会主动的给老人和幼小儿童让座,这在日本是极少看到这种场景的。”
10月25日,访华团一行参观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
池田澄江的父母都是日本人,1945年日本战败,仅10个月大的她被生母交给黑龙江牡丹江市的一个中国家庭。养父母供他读书把她抚养成人。她说,“我是带着红领巾,在党的红旗下长大的。37岁回到日本,下飞机时第一次听到了日语。我虽然是日本人,但是如果没有我的养父母、没有中国就没有我。”在中国的时候,池田澄江曾经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海林林业局西南岔林?的一所小学教学,当时她年轻好强曾3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每次都因为是“外籍人士”而被拒绝。
回忆自己的人生,她说:“我这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现在能够平静的生活,与两国人民对我的关怀是分不开的。希望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和平友好相处下去,我愿意为日中两国的友谊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