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日本立命馆大学马书根教授访问机械学院

新闻网讯 3月9日,应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邀请,日本立命馆大学机器人系马书根教授一行四人来我校作学术交流。

  当天上午,在东一楼430会议室,马书根教授、平井慎一教授、下村和弘副教授和小泽隆太讲师先后作了机器人方向专题学术报告:“生物启发式机器人与环境适应性机器人”“柔性机器人技术——柔性技术对机器人控制与运动的贡献”“基于脊椎动物视网膜的智能视觉传感器”“机器人手指的控制与设计”,吸引了机械学院众多师生前往聆听。报告会由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学东教授主持。

  马书根教授从日本立命馆大学整体情况介绍起,给大家展示了立命馆大学的人文风貌和科研环境,随后着重介绍了仿生机器人和自适应机器人,丰富多彩的案例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平井慎一教授给大家带来的是柔性机器人系统,两自由度柔性机器指尖可夹取多种不规则柔性物体,而由记忆合金驱动的圆/球型柔性机器人可通过蓄能与释放实现蠕动爬行和弹跳等动作。下村和弘副教授展示的是一个可以实时预处理图像的智能视觉传感器(硅视网膜),该传感器运用了模拟脊椎动物视网膜神经元回路的并行模拟电路,具有较宽的动态范围。小泽隆太讲师为大家介绍了一种实现人类食指运动学特征的机器人手指,包括机构设计和远程控制等。

  马书根教授一行的报告涉及机器人前沿领域,却又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会上气氛自由轻松,使广大研究生受益匪浅。本次报告会作为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后,同学们就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踊跃提问,并与专家深入交流。

  相关链结:

  马书根  1991年在东京工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91-1992在小松公司担任研究工程师,1992-1993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访问学者研究,1993年7月被聘为日本茨城大学系统工程部副教授。2005年10月,加入日本立命馆大学,当前是机器人部的教授并且作为琵琶湖-草津校区国际中心主任从事国际事务工作。他同时也担任中国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教授职务,并且是哈尔滨技术研究所附属教授。目前研究兴趣包括新型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和生物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理论。

  平井慎一  1991年在京都大学获得应用数学与物理博士学位,目前是日本立命馆大学机器人部教授。198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1990-1996在日本大阪大学担任副教授。当前研究兴趣是柔性手指操作、可变形物体的建模与控制、实时计算机视觉、微型零件处理和微型气动装置。

  下村和弘  2004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其后在大阪大学先进科学和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在大阪大学先进医疗技术与信息中心任副教授,目前是立命馆大学机器人部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生物系统视觉信息处理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模型及其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小泽隆太  2001年在日本神奈川明治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2在明治大学担任助研,2002-2003在日本学术振兴学会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进入立命馆大学机器人部,2008-2009在法国雷恩IRISA/INRIA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目前是立命馆大学机器人部讲师。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2020年中日青少年科技营在南京开营
深化医疗康养合作 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来自中日新时代健康论坛上的代表声音
2020年中日青少年科技营在南京开营
第四届日本新片展在上海开幕 8部新片促进中日交流
第四届日本新片展在上海开幕 8部新片促进中日交流
中日交流共推儿童新冠肺炎抗疫工作
中日友好交流故事会在大阪举办
小小玩偶蕴藏着中日交流互鉴的一颗心
中日黄檗文化民间友好交流频繁
中日“交流经济与地域循环共生圈”在东京举行
刘迪:中日携手不妨从小事做起
中日人士齐聚畅谈日中友好会馆后乐寮前世今生
中日友好“掘井人”冈崎嘉平太展在清华大学开幕
助推中日科技交流的日本专家们
河野洋平期待中日友好交流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第一届茅台杯中日国际乒乓球交流赛在日本举行
安倍晋三邀日本著名艺术家谷村新司吃饭 席间感谢其为中日交流做出贡献
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发新年贺词:期待今年中日交流能更上一层楼
2017“青春飞扬”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在日本三浦市举行
以槐花结友谊 为中日合作赢美好未来
济南中日交流之窗成功举办“日本传统生活用品介绍”活动
李白的锁和中日友好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发 热衷于中日交流
日本大学生开启访华之旅 亲身感触中国
中国侨商联合会组团赴日交流 欲助力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