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日本派出国际紧急援助队,并有多名心理援助专家深入震区,提供经验和专业技术支援。2009年4月27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共同实施的“四川大地震灾区重建——心理援助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希望通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培养能够长期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人才。
近日,日方专家团部分成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在中国,孩子们至今仍会恐惧灾难” 在日本,诹访清二本是位高中老师。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地震灾区。 去年10月,作为防灾教育专家,他曾到汉旺、什邡的学校进行交流。一年后再次走访灾区,诹访清二认为,灾区目前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心理援助工作的持续性减弱。随着志愿心理援助者逐渐撤出,能扎根在当地长期工作的人寥寥无几,而孩子逐渐变化中的心理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第二,在心理辅导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防灾教育。比如,孩子们不知道在地震到来时如何采取行动,也正是因为没有防灾意识,“他们至今仍然感到恐惧”。 日本学校如何教育孩子“防灾减灾” 作为日本兵库县立舞子高中的老师,诹访清二介绍说,在日本国内,并没有单独设置针对初高中学生的防灾减灾心理课程,但是每所学校都会开设保健课,其内容的三分之一涉及心理辅导。而且,不仅仅是灾害心理,还包括自我价值实现,如何面对早恋等日常心理健康知识。 诹访清二所在的舞子高中,是日本惟一一所在高中开设“环境防灾学科”的学校。在他看来,面对任何自然灾害,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防灾教育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学习自然现象,比如为何会地震、会海啸?为此,在日常的学科教育中突出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懂得如何避难和互助,比如学校一般每年都要进行两次环境救灾演习;会辨识出什么样的建筑物最安全,包括学校和家;总结经验教训,并且培养孩子感恩和互相关爱。“心灵的培养尤其重要”,诹访清二说,灾难是悲惨的,但如何激发它的正面效应,这本身就是防灾减灾的长期教育过程。 |
日本孩子灾难逃生术,中国孩子应该学习
中日友好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相关文章
中国驻日使馆举办纪念“3·11”大地震中日青年线上交流会
汶川十年 日本救援队队员重返北川
日本地震专家到纪念馆考察调研
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 日本侨团齐声慰问
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会见熊本县知事蒲岛郁夫
日本老人在大地震中保护4名中国人 5年后重聚
第八次访日研修团拜访日本大阪阿倍野防灾中心
大连女子为日本地震灾民无偿提供指压按摩 称为报恩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前往熊本地震灾区慰问
中国向日本递交巨额地震赈灾捐款:日方表态意外
在日华人驰援熊本 华媒:已成日本社会主流参与者
中国赈灾日本 中国为何要赈灾日本5200万
程永华大使访问熊本县政府 转交中国企业及地方政府地震捐款
日媒称中国向日本递交5200万日元赈灾款
日本驻华大使就日本大地震五周年在环球网感谢中国人民
在佐藤充家乡听救中国人的新故事
日本网民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
省长马顺清率团赴日本进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访问
日本志愿者四川地震灾区教授急救知识
日本专家用面巾纸盒教学生防震
日本教授地震课折纸房子演示
日本: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日本专家在成都授课教学生认识地震
日本防御地震的措施
凸版印刷为汶川灾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