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知日,先知日本“小中华情结” 2015年08月17日 16:00:45来源:新华网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至今,仍有日本学者在媒体上撰文,认为元曲并非中华正统文化,与唐诗宋词意趣相去甚远,暗示宋后中华文化已灭。 清末,看到中国积贫积弱,日本国内想要取代中国,进而充当亚洲霸主的情绪急剧膨胀,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对华夷秩序的拒绝上,而是要彻底破坏这个秩序,建立一个以日本为盟主的新秩序。1874年入侵台湾,1879年吞并琉球国,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4月签署的《马关条约》第一条便规定废绝中朝宗藩关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就此彻底瓦解。 从此在日本,“大唐”“汉土”“大明”等对中国的尊称也逐渐被“支那”这一蔑称取代。日本的极端民族利己主义情绪同时急剧膨胀。对日本人来说, “支那”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标志着“中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便现在,“中国”“中华”的字眼,仍令一部分不甘心二战失败的日本人耿耿于怀,认为这表明日本是边缘国家,他们仍然乐于用蔑称“支那”来指代中国,指代在他们看来生活在中国却已丧失了中华正统文化的人群。 与此同时,今天仍有不少日本人对“中华”的字眼存在另一种敏感——认为中国人仍存在“中华思想”。右翼文人西村幸祐指责中国存在华夷之辨,将周边国家视为蛮夷,导致东亚共同体无法建立。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认为,中国人无论自己国家多落后,都认为自己文化是最优秀的,因此“中华思想”必将导致中国称霸。日本的反华游行甚至喊出“打倒中华帝国主义”的口号。 中国主持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被日本时事社酸溜溜地讽刺为如同古代中国皇帝接待属国国王朝拜,世博园的中国馆形似王冠,被《产经新闻》穿凿附会成表明中国要恢复东亚册封体制。而“中国梦”一词,则被一些日本媒体渲染为要恢复历史上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 在保守派看来,中国的兴起是东亚册封体制的再现,日本将因此沦落为边缘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噩梦。虽然日本此前笼统地向亚洲国家表示过道歉,但是从未专门针对中国使用过“道歉”一词,日本在联合文件中对韩国可以用表示“道歉”的词汇,对中国则仅限于“反省”,恐怕也是这种“小中华情结”作怪。 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这种对中国不服输的劲头,使部分日本人对中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右翼政客把靖国神社作为向中国示威的舞台,以此巩固人气。日本的外交活动似乎完全围绕遏制中国开展,目光如此短浅,却很容易获得日本国内舆论支持。 可以说,在日本历史上积淀千年的“小中华情结”,使日本有股势力难以容忍中国再次崛起为亚洲的中心。我们在分析中日关系时,不能忘记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心态。(记者蓝建中,编辑徐剑梅,新华国际客户端独家报道) |
要知日,先知日本“小中华情结”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会客厅》专访
日本驻华大使:感谢中国!
东京塔除夕夜点亮“中国红” 中日网友看春晚迎新春
在日中国宫廷料理春节传递中国美食文华 一解华侨华人乡愁
东京塔除夕夜点亮“中国红” 中日网友看春晚迎新春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同日本地方知事视频通话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与日中友好团体负责人视频交流
18岁日本和尚来中国,从千年古城墙内找到一国宝,带走后轰动世界
北京中唯一的日本公园是一个日本人捐赠和建造的,这背后有个故事
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接受澎湃专访:六提“稳定的中日关系”
大熊猫“香香”推迟返中 日本网友欢呼雀跃
31名国际友人成“诗画浙江”友好使者:向世界介绍中国
中国旅日大熊猫“良浜”在和歌山喜诞宝宝 是当地出生的第17只熊猫
2020中日关系舆论调查:七成以上中国受访者认同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打造扎根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 瑞穗银行助力中日金融合作发展
日本老兵到中国旅游,在纪念馆撞见自己当年的装备,当场提出要求
日本参展商:健康医疗企业看重进博会平台
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朝日新闻》专访
感动了全中国的一个日本老头
“一棋一会·烂柯——围棋促进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展”在东京开幕
大鸾翔宇:在新时代续写中外情谊
日本姑娘将中国见闻绘成漫画 愿更多日本民众了解中国
日本迎来新首相!中日关系改善不再是一句空话
日本对全世界宣布,斥资3千万物资援助中国,网友:真的感动!
日本官员带鲜花和酒赴这地祭奠:12名中国劳工长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