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孔子“开启”日本学校教育

孔子及孔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并仍然在产生着重要影响。儒学的世界传播对当代文化交流,对打造大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仍有启发意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儒学的传播发展源远流长。据《日本书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经阿直歧推荐,百济学者王仁应邀携《论语》和《千字文》到日,这是儒学传日之始,之后百济又轮换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儒学在日本之所以受容、繁衍、发展,是与日本原有生存环境、文化语境及发展需要相关联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以及倡导大义名分、维护社会尊卑等级、协调家族人际关系等特点,符合岛国逐渐统一的政治需要。日本民族以崇神敬祖为主旨的神道,与儒学的“神道设教”、“慎终追远”的天神祖宗崇拜相会通,儒学的“王士王民”、“德治”和“仁政”,适合日本社会改革的理论需要。因此,儒学很快为日本朝野所认同,并在其长期的会通中,形成日本化的儒学。

  推古天皇时的圣德太子依儒学德目“德、仁、礼、信、义、智”制度冠位十二阶,又制定《十七条宪法》,对日本社会实行改革。《十七条宪法》的主旨是儒家思想。第一条至十六条中,除第二条和第十条受佛教思想影响外,都源于儒学经典,如“和为贵”,“上下和睦”,“君则天之,臣则地之”,“以礼为本,上不礼而下不齐”,“无忠于君,无仁于民,是大乱之本也”,“信是义本”,“国非二君,民无两主”,“五百岁之后,乃今遇贤”,“使民以时”等。此后日本多次派遣使者、留学生、学问僧来华学习、研究儒学,他们回国后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在此基础上推行“大化革新”运动,仿照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赋课制度,废除私田私民,在公田公民之上建立以天皇为最高权威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这种新体制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制订了《近江令》、《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具有儒学道德化特色,如奉行忠、孝、信等道德规范,具有实践伦理性。

  日本原无文字、学校,儒学初传时在官廷中开办学问所,以学习儒学。大化革新后天智天皇时设立学校,在中央设大学寮(相当于唐国子监),地方设国学(“国”是日本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单位),以传授学习儒学经典,市县明经道(儒学科),以“九经”,即《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孝经》和《论语》为教科书,其中以《孝经》和《论语》为必修。 

  日本大宝元年(701年),宫廷和大学寮开始拜奠孔子,后仿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大宝律令》的“学令”规定的教授科目、考试内容都以儒学为主。由之,可是说是孔子“开启”了日本的学校教育。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作者:孔健)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孔子学院成立
山梨学院大学古屋光司校长一行访问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工作组赴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推进孔子学院启动事宜
日本工学院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成立10周年庆典
日本名匠精心制作“宥坐之器”捐赠陕历博
2018年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议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召开
日本国孔子世界联合会一行来青参访
日本福山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校领导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一带一路”
大型舞剧《孔子》日本首演 现代艺术讲述“中国故事”
第九届北航——日本工学院大学学术交流夏令营闭营
日本和歌山旅游交流团来曲阜考察旅游资源
日本大学生京剧访华团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日本大学生赴京上演京剧 精湛演出博得满堂喝彩
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康淑敏率团出访韩国和日本相关高校
2016年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召开
日本东北地区成立首所孔子课堂 助两国青少年交流
日本东北地区成立首所孔子课堂 助两国青少年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代表团访问日本和韩国
“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图片展在日本东京举行
唐天源在日本长野孔子课堂与日本画家进行交流
增进了解 首届世界孔子学院论坛在日本开幕
中国山东省在东京举办“孔子文化之旅”说明会
立命馆孔子学院举行春节联欢会
首届日本国内孔子学院会议在立命馆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