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锦思与原毛泽东秘书李锐在一起 作者:王锦思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和日本一衣带水、恩怨交加的中国更有理由在日本研究上有所作为,但是结果令人汗颜。究其原因,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都处于强势地位,总会流于对“小日本”的或轻蔑或讥讽或仇恨或嫉妒之中,难以皓首穷经、潜心钻研,代价总在付出,教训实在深刻。 清末,“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沿袭前人所谓日本主要由三岛组成的错误认识。清朝驻日公使黄遵宪说:“只一衣带水,便隔十重雾”。1879年,他花费十年时间创作了《日本国志》。1895年,此书才在中国问世。有人认为,如果此书早传,可免甲午战争失败,节省2.3亿两白银赔款。 1892年,荒尾精主编《清国通商总览》三卷,详尽描述了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困顿、民众愚昧闭塞等情况,被誉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及中国人实际情况最好的文献”。御史大夫易俊叹曰:“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也”。梁启超曰:“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矣。” 戴季陶《日本论》用词更加大胆:“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的中国人却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作思想上的闭关自守,知识上的义和团了”。而今,我们对日本的认识进步了多少?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研究机构大大小小200多家,职业学人三代几万人,组成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日本研究大军。而今,有的研究者缺乏独立的学术精神,滥竽充数,人云亦云,抄袭严重;有的故弄玄虚,用词晦涩,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学者;有的掺杂学术腐败,甚至看到日元可爱,就替日本研究中国。 时代在进步,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提高日本研究水平,推出经典作品,上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借鉴,下能给民间情绪良性引导,以此解决外交困局,增进相互理解。 (新京报) |
王锦思:时代呼唤日本研究的巅峰之作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驻日本大使夫人汪婉参赞出席《周恩来留日100周年纪念图片展》
驻日本使馆举行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开幕式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日本揭幕
六朝文化走进日本在东京举办
孙中山与华侨华人图片展开幕仪式在东京举行 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出席
日本广岛图片展在渝开幕 庆两市缔结友好30年
日本举办战争遗孤图片展 介绍中国养父母恩情
“孙中山、宋庆龄与日本”图片展在东京举行
东京举行日本战争遗孤图片展
“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图片展在日本东京举行
贯通独家推出——王锦思中日友好和平收藏品展!
关于王锦思先生介绍
关于王锦思中日友好和平收藏品的说明
中日青少年交流从激情到平实
王锦思:中日关系正在淡出历史悲情
王锦思:美国华人中为什么出不了“奥巴马”
博客中国邀请王锦思和长期关注中日交往的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生加藤嘉一先生访谈
200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胡锦涛主席会见日本新首相麻生太郎
1986年日本青年访华签名锦旗
日本九旬老人远山正瑛义务帮助中国沙漠植树
2000年日本YKK公司表彰大连工商局维护知识产权的牌匾
中国造阿童木和孙悟空并肩飞翔的搪瓷盆
1979年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长宗道臣赠给中国领导人的织锦珍品《日中永友好》
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唐诗题词复制件《冰心在玉壶》
1955年日本歌舞伎剧团访华演出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