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中日友好图片展 >> 正文
王锦思:中日关系正在淡出历史悲情

 作者:王锦思

  淡出历史悲情,不等于放弃原则,并非搁置忘记历史,而是不让历史问题成为包袱,否则,双方都看不到历史天空的辽阔和蔚蓝。

  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两国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以来的第4份共同文件,最显著的变化是有关历史认识的部分大幅削减,更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这取决于日本的虚心,同样取决于中国的胸襟,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

  尽管韩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和历史问题十分强硬,但是韩国从尊重韩日关系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把历史问题当作外交焦点提出来。2003年3月,卢武铉总统谈到韩日历史时说,“不能被捆住手脚,要面向未来”。李明博总统强调必须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也不能因此阻碍我们面向未来”。

  历史问题的出现并非始自今日,曾经是中日之间最大的障碍,但只是中日关系的一部分,如果作为拦路虎阻碍其他问题的解决,影响双方交流的推进深化,那么历史问题就成为包袱,不会构建成熟理性的双边关系,看不到历史天空的辽阔和蔚蓝。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以宽广的胸襟看待中日历史问题,毛泽东说中日关系是“不打不成交”。1972年7月,周恩来对日本人说:“现在日本新政府离过去发动侵略的日本军国主义已经相当远了,现在我们应该向前看,而不应该向后看,要解决今后的问题。”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对裕仁天皇说:“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今后我们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和平的关系。”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关系稳步向前。

  福田首相就任以来,不参拜靖国神社,不在历史问题上挑衅,极大程度上扭转了自小泉上任以来中日关系的紧张局面。既然如此,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就理所应当,中国也没有喋喋不休要求道歉,甚至不止一次强调日本过去60年中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中日关系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中日两国播下的友好种子也生根发芽,硕果累累。

  这些年来,中国政府没有过分拘泥于历史问题,无疑是英明之举。淡出历史悲情,不等于放弃原则,并非搁置忘记历史,双方这次也表示“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胡锦涛在早稻田大学讲话时也说,“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中国抗战教育和纪念还应该进行,民间就具体对日索赔个案要求道歉赔偿实属正常。中日关系即使未来出现阶段性局部恶化也不应该影响大局本身,没必要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而是有针对性的应对。惟其如此,才有益于消除民间仇视情绪的蔓延,抑制和化解两国间的分歧,真正实现战略互惠的宏大布局。  

  □王锦思(北京 学者)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驻日本大使夫人汪婉参赞出席《周恩来留日100周年纪念图片展》
驻日本使馆举行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开幕式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图片展日本揭幕
六朝文化走进日本在东京举办
孙中山与华侨华人图片展开幕仪式在东京举行   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出席
日本广岛图片展在渝开幕 庆两市缔结友好30年
日本举办战争遗孤图片展 介绍中国养父母恩情
“孙中山、宋庆龄与日本”图片展在东京举行
东京举行日本战争遗孤图片展
“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图片展在日本东京举行
贯通独家推出——王锦思中日友好和平收藏品展!
关于王锦思先生介绍
关于王锦思中日友好和平收藏品的说明
中日青少年交流从激情到平实
王锦思:时代呼唤日本研究的巅峰之作
王锦思:美国华人中为什么出不了“奥巴马”
博客中国邀请王锦思和长期关注中日交往的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生加藤嘉一先生访谈
200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胡锦涛主席会见日本新首相麻生太郎
1986年日本青年访华签名锦旗
日本九旬老人远山正瑛义务帮助中国沙漠植树
2000年日本YKK公司表彰大连工商局维护知识产权的牌匾
中国造阿童木和孙悟空并肩飞翔的搪瓷盆
1979年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长宗道臣赠给中国领导人的织锦珍品《日中永友好》
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唐诗题词复制件《冰心在玉壶》
1955年日本歌舞伎剧团访华演出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