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日本弃婴今成幸福中国老太

作者:未知  来源:城市晚报   更新:2006-11-8 12:49:1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记者谭志斌报道

  本报白城电“张奶奶,有人找你。”服务员话音刚落,一位老人从走廊的另一端迎面朝记者走来。如果不是知情人透露,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张秀芝老人曾是生在日本东京,却在中国北京长大的日本弃婴。昨天上午,记者在镇赉县一家老年公寓里见到了这位特殊的采访对象。她告诉记者:“我在中国生活70多年了,已经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我爱中国,更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养育了我。”

  那时我是日本弃婴

  “我今年72岁,跟随父母来到中国的时候我才5个多月大,父亲给我起的日本名字叫山上金子。”据张秀芝老人讲,他的父亲当时来中国做生意,不过没多久就因为战乱的原因和家人分开了,母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她舍弃在中国房东家的厕所里。

  “中国房东是一对善良的中年夫妻,他们把我抱回来抚养长大,从那以后我有了现在的中国名字。”老人回忆说,在那段岁月里,养父母疼她比疼亲生儿女还厉害:“我爱吃瘦肉,中国妈妈总是把瘦肉分给我,肥的留给弟弟妹妹。”

  张秀芝8岁的时候,生身父母曾来中国把她接回去住了几年,但和养父母已经建立起来的深厚亲情让她在十几岁时又回到了中国,这一留就是几十年。

  我成了中国公民

  “1954年,我在中国嫁给了一名铁路职工,彻底融入中国社会,成了中国公民。”张秀芝说,当时除了家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丈夫去世以后,她来到镇赉县的这家老年公寓颐养天年。

  “是老人的孙子送她过来的,当时并没有告诉我们老人的特殊身份。”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张晋对记者说:“后来我们发现老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而且时常有日本的电话打来找她,我们经过了解才知道老人还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据公寓的人说,老人在这里和普通的中国老人没什么两样,没事的时候就和大家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只是在饮食上偏好甜食,性格也比较开朗张扬,经常用日本民族舞蹈和歌曲愉悦大家。

  感谢中国:我的心里话

  张秀芝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她的骨子里流的是日本民族的血,但最感激的还是中国人民的养育之恩。

  “我在日本还有一位92岁高龄的叔叔健在,他每次给我打电话都希望我回日本养老,但我的感情和儿女都在中国,这里才是我的家。”老人说,这些年她积攒了一句心里话:“谢谢中国所有的好心人。”

  中日友好:我的心愿

  张秀芝说,在电视上看到中日两国现在非常友好,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敞亮:“我是在中国长大的日本人,两个不同的民族都有值得我牵挂的东西,两国能长期友好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