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日外国人政策研究所所长:在日华人将成友好桥梁

作者:未知  来源:新华网   更新:2006-5-26 14:24:2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外交论坛》6月号刊发了题为《在日中国人将成为友好桥梁》的文章。

    文章说,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的交流是一种“国际交流”。但是从近200万在日外国人与日本的关系看,很难给人留下相互理解,关系加深的印象。恰恰相反,在国民中,越来越多的看法是:外国人中犯罪多,外国人是坏人。今天日本面临的最大国际交流问题是由在日中国人问题所代表的在日外国人问题。

    重新认识在日中国人 

    作者称,一本名为《建立给外国人以梦想的社会》的书使他重新认识了在日中国人。这本书是由在日中国新闻工作者段跃中策划出版的。书中提到,许多在日中国人都十分勤奋,他们活跃在学术、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近20多年来,在日本大学发表博士论文的中国人多达5000人。通过公费到日本留学的中国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日中两国的巨大财产。例如,在日本大学任教的中国人超过1000人。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日本,通过公费留学完成博士课程的中国人,有些在日本还创办了软件公司。总体来说,在日中国人的知识水平很高,在日的中国年轻一代期待日本建立一个“开放的平等社会”。这本书引起了许多在日中国人的共鸣。但是,普通日本人却并不了解在日中国人的全面情况。 

    在日中国人“有知识”“非常勤奋” 

    21世纪的日本外国人政策的核心是在日中国人政策。在这15年左右的时间里,在日中国人急剧增加,现已接近50万,约占在日外国人人口的1/3。日本的外国人问题的核心已经由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问题转移到在日中国人问题上了。 

    作者认为,不解决在日中国人问题,就看不到21世纪的日本外国人政策的前景。如果不寻求建立日本人和中国人共生的社会,人口不断减少的日本就没有前途。 

    作者说,现在,不少日本人对在日中国人印象很差,他们把外国人的犯罪都与在日中国人联系起来。即使是那些与犯罪毫无关系的在日中国人,也能感受到来自日本社会的怀疑目光,不得不在忍受中度日。 

    作者认为,解决在日中国人的问题,首先要消除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遏制导致日本对中国人产生坏印象的源头,即阻止企图非法就业的人入境,取缔那些把“受欢迎的中国人”变成“不受欢迎的中国人”的“犯罪组织”。 

    其次,有必要提高日本国民对中国人的正面印象。最近几年,在日中国人中,在学术研究、高技术产业、艺术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急剧增加。例如,在日中国人出版了许多日文著作。其中有的著作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有的获得了出版方面的奖赏。 

    还有,在日中国人非常勤奋,在日外国人中,中国人无疑是最努力的。 

    作者认为,让在日中国人“有知识”或“非常勤奋”这个新形象在日本社会扎根,是个课题。日本的媒体不应仅报道在日中国人犯罪的一面,也应该报道在日中国人努力勤奋等好的一面。 

    从和在日中国人对话开始 

    作者认为,在日中国人是日中关系的基础。在承认双方差异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才能让彼此关系好转,作者期待通过建立民间的“日中专家恳谈会”为开端,在日本各地扩大日本人与在日中国人的交流,进而推进改善日中关系。作者还对在日中国人提了几点希望:第一,不要把自己关闭在只有自己的世界中,希望努力进入日本的社会。第二,希望积极向中国介绍日本的本来面貌。 

    作者还希望与中国往来密切的日本企业认真研究增加对在日中国人的录用问题。有着高学历的在日中国人精通日中两国文化,可以自如地使用日语和汉语。其中有人将来可被任命为中国当地的分店长或工厂厂长,有人还可担任总公司负责中国业务的部长、课长。对那些在日中开展商贸活动的日本企业来说,他们是宝贵的人才。为了能在中国顺利地开展经营,他们最适合发挥“润滑剂”作用。如果日本企业能提出积极录用中国人的方针,那就会给留学生及在日中国人以梦想和希望,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密切日中经济关系作出贡献。 

    日本应建立多民族共生社会 

    今天日本的留学生超过12万,其中多数是中国人。但是在大学执掌教鞭的朋友都说,在大学的校园内,几乎看不到日本学生与留学生亲切地交谈各自和对方国家情况的现象。日本人和留学生之间总给人已界限分明的强烈印象。 

    作者回想起自己的学生的时代,那是60年代后期,留学生的数量比今天要少得多,但那时他们与留学生喝酒聊天,一块外出旅行,那种国际交流不仅关系密切,而且非常愉快。包括鲁迅和周恩来到日本留学的战前,日本人对留学生比今天要更热情,更有人情味,与留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今天的日本社会似乎也不仅仅是对外国人和中国人冷淡。作者认为问题的根子更深,对周围漠不关心的日本人似乎更多了。日本人长时间与有相同文化的人生活,不容易与不同民族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要想阻止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能的。日本人已经不可能在“只有日本人的世界”安稳地过日子了,必须与不同民族接触,摸索共生的道路。日本有过积极吸收海外文化的历史,从宗教上看,神道、佛教、基督教等在日本都能和睦共处。日本列岛有创建“共生社会”和“融合社会”的肥沃土壤。 

    不为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感到骄傲的国民,就不会宽容地对待不同民族和文化,也就不会得到外国人的尊敬。作者认为,日本人要想与外国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首先必须提高本民族的自主性,并承认与所有不同民族的对等性。 

    (作者前东京出入国管理局局长、现外国人政策研究所所长坂中英德)

    新华网   2006年5月26日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