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茜正给日本患者做针炙。
感言 我愿意为家乡重庆、为中日友好多做点事。
简历 唐永茜,1959年生,巴南区人,日本大阪市唐针灸院院长,西日本华侨华人妇女会会长。
虽然年近60岁,但唐永茜仍然坚持学习。这不,去年5月,她又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医关怀”亚洲中医药组织负责人研习班,并拿到了结业证书。
“我也是个学霸。”在重庆上卫校,到日本学针炙、开针灸院——前不久,唐永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一辈子都在学习,这也是她能凭借一根银针扎根大阪32年的原因所在。
从零开始,东渡日本打拼
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医生,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唐永茜的成长无疑影响深远。1976年,她高中毕业后,上了原巴县卫校中医科,接着又跟师实践中医,然后又参加针灸学习班,最后又进入古典医著进修班。
因为母亲是日本人,1985年,唐永茜随母亲去了日本。尽管唐永茜已经中专毕业,但她的文凭却不被日本认可。
“一切从零开始。”唐永茜说,在日本,尽管有外婆、舅舅一家,但过日子,还得靠自己。随后,她在大阪针灸学校学习3年,“一边打工、一边念书。”
事实上,日本的针灸也是中国传入的,一脉相承,一直有使用针灸的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比较深入;在国内,针灸大多是祖传秘方,实践技能比较丰富。唐永茜将国内的实践与日本的理论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唐永茜告诉记者,专业课根本难不倒她,有时老师找不到穴位了,还让她找穴位,示范做针灸;而真正让她头疼的是日语,一点基础都没有。
这所针灸学校,进校时有入学考试,出校时有毕业考试。在学校,唐永茜利用同学间的语言环境,加强日语学习。有时别人已经熟睡,她还在熬夜学日语。唐永茜说,语言这关通不过,再高的技术也无法与老师交流、也不能完成答卷,最终还是过不了考试关。
“他们崇拜强者,只有比他们做得更好,才能立住脚。”3年后,唐永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很有成就感。”
凭借针灸技艺“扎根”大阪
毕业后,唐永茜先后在大阪市福田综合病院、大阪市广濑整形外科先后工作了4年。1994年,唐永茜离开医院自己开办了唐针灸院。
至今,唐永茜还记得开业的日子是当年的6月1日。一大早,临时租借的房屋门口排起了队,95%的都是日本人。这些人,都是她之前在医院工作时服务的病人。
“他们的信任让我很感动。”谈起开业时的情形,唐永茜十分感慨。她取出一根银针,放在眼前看了许久,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轻轻地扎进了病人的身体,“当时就想,能不能在大阪扎下根,就靠这根银针了。”
姐姐开了针灸院,二妹唐永晓来帮忙当了助手;弟弟唐永照想给姐姐打广告揽客。唐永茜拒绝了,她说要靠口碑凝聚病人。
每天清早开门,深夜下班。32年来,唐永茜凭借一手针灸技艺在大阪立足。
“我跟了她22年。”记者在唐针灸院采访时,88岁的三木老人正接受唐永茜的针灸治疗。老人告诉记者,从60多岁开始,唐永茜就为她做针灸理疗,现在一天神清气爽,手脚灵便,还能骑电动车。说完,老人跨上电动车,一溜烟而去。
前些年,一位病人被确诊为癌症,医生预言她的存活期不到半年。后来,病人找到唐永茜坚持做针灸,最后多活了3年。
“不敢断言这与针灸有多大关系。”但这之后,唐永茜开始探索针灸治疗癌症。她还曾回到国内肿瘤医院进修了半年,意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真正让癌症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
出色的针灸技艺,让唐永茜很快成为大阪府针灸协会理事。
永不褪色的中国情
去年3月8日,唐永茜又一次组织了200来名西日本华侨华人纪念妇女节。大家在异国他乡,吃到了饺子、油条等家乡美食。
当地一名华人妇女告诉记者,作为西日本华侨华人妇女会会长,唐永茜不但组织大家参加这样的节庆聚会,还依托网络关心每个家庭的冷暖。
一次,一位华人妇女的丈夫患了癌症。唐永茜获知情况后,在妇女会微信群里发起了爱心关爱行动,很快大家捐款捐物,表达对这个家庭的关爱。
“我有一腔中国情。”唐永茜说,虽然在日本生活了这么多年,但她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心永远没变,“我愿意为家乡重庆、为中日友好多做点事。”
除了担任西日本华侨华人妇女会会长之外,唐永茜还在西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以及大阪府、枚方市等中日友好组织担任相关职务。
“钱是挣不完的。”众多的社会活动,对唐永茜的针灸院工作有了影响。然而,她并未因此减少自己的社会活动,而是关闭了一家针灸院,并将原来6张病床减少到4张,“我要腾出时间来,多为华侨华人服务。”
2008年,汶川地震。唐永茜率领西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成员,带着大家捐赠的100多万日元,回到国内深入震中灾区救灾。在重庆,她又到市骨科医院,发挥自己的针灸技术,为灾区群众做一对一的针灸治疗。
直到两周后,唐永茜才返回大阪市。唐永晓告诉记者,大姐回国这10多天,她的针灸院就一直关门歇业。唐永茜说,抗震救灾才是大事。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