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一带一路”构建中日人文交流新桥梁

自去年以来,在中日两国领导和各方的努力下,中日关系已回归到正常的轨迹上,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了拓展和深化。作为两国关系回暖的象征之一,去年4月,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时隔8年得以重启。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体,中日两国加深合作和沟通,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实际利益,对稳定地区和世界经济格局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国之相交在于民相亲”。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两国国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是中日两国交流的基础。中日人员交流的历史,从文献资料可以上溯到公元一世纪的汉代。《汉书?地理志》中写道: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此处所说“倭人”即是指在日本南部九州地区生活的人群。《后汉书?东夷列传》又写道:“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可见在几乎两千年前,中日之间就有了密切的人员往来。


及至唐代,中日交往更是盛况空前。自贞观年间开始,日本一共向中国大陆派遣了19批次的遣唐使。每次所派遣唐使团规模都很庞大,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了600人。伴随使团到达大唐帝国的还有大批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他们中的大部分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并且将唐朝先进的文化、社会制度传播到日本。这些人对奈良、平安时代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膳大丘、大和长冈、菅原娓成、吉备真备、玄防、空海等等,他们或是精通儒学,回国后将四书五经用于精英教学;或是熟悉唐朝法律,依照唐律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制度;或是虔心学佛,将中国大陆的佛教传到日本成为一代宗师。其中也有留在唐朝任职的,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名字为晁衡的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在唐朝生活了54年,其人品和学识都得到玄宗皇帝的认可,先后任校书、左补阙、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诗人王维、李白、都与他有过亲密交往。李白更是因误以为他遭遇海难,特意为阿倍仲麻吕写下悼念七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同时期从中国大陆去往日本的人员虽然不多,但像被后世日本人称为“天平之甍”(天平时代文化的最高峰)冒死六次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不仅向日本传授了佛法戒律,创立了日本律宗,还在建筑、医药、书法等方面加深了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两宋时代,中日两国间人员的往来同样非常频繁。《宋史?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日本国者,本倭奴国也。自以其国近日所出,故以日本为名;或云恶其旧名改之也。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西南至海,东北隅隔以大山,山外即毛人国。 自后汉始朝贡,历魏、晋、宋、隋皆来贡,唐永徽、显庆、长安、开元、天宝、 上元、贞元、元和、开成中,并遣使入朝”。宋朝的程朱理学及禅宗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而宋、日海上贸易也改变了日本武士阶层的生活习惯。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周小川说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接受日本驻华媒体联合采访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希望日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探索中日合作新模式
一带一路在中日交往中升温(望海楼)
王毅谈第五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共识
在日中国企业协会与香港中华总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中日专家举行研讨为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建言献策
陕西省省长刘国中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福建黄檗文化社团赴日交流 以文化促中日“一带一路”产业合作
中日智库专家热议“一带一路”合作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呼吁日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中国前驻大阪总领事王泰平:日本企业积极搭乘中国“一带一路”快车促日本政府态度转变
一带一路,中日互利合作新平台(大使随笔)
财经观察:中日经贸合作活力涌动
江原规由:中日韩将与世界共同构建新时代
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契机
李克强到访,“合作”是日本国内期待主旋律
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对日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直持开放态度
日本瑞穗银行举办中日合作“一带一路”研讨会
中日关系迈出转圜的关键一步
“一带一路” 为中日合作开辟新路
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见王毅
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时隔8年重启的三层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