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马可·波罗”的丝路之旅

作者:佚名  来源:现代快报   更新:2014-11-25 15:51:3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历时9年 纵观日本"现代马可·波罗"的丝路之旅


11月9日,原NHK(日本广播协会)导演铃木肇抵达南京,他将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进行为期两周的“纪录片工作坊”教学。1978年与中国合作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后,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到中国,或采访拍摄,或给中国学生讲学。


凑巧的是,就在此前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与亚洲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上丝路是中国的一条出路,现在的中国仍然在寻找出路。作为“旁观者”的日本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追问与求索,正好给了中国“行路者”一个现实的参照。


铃木肇:来自日本的南广学院客座教授


铃木肇,原日本NHK导演,考古学家,教授。亚洲记录片发展的领军人物。历经南非、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伊拉克等12个国家,拍摄记录片数百部。曾与中国周恩来、邓小平两届领导人有过交流,其后与CCTV合作拍摄《丝绸之路》。曾一度掀起“楼兰热”,让中国“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2006年至2010年,受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现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之邀,铃木肇来到南广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当年,王纪言是《丝绸之路》摄制组里最年轻的摄影师。


五年期间,铃木肇半年在南京,半年在日本,这个淳朴、热心、幽默、知识渊博的“小老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学生们将来到日本去,去他家看他。


中日建交之年,周总理嘱托他促进中日交流


1980年的《丝绸之路》被誉为当时纪录片制作的高峰,并成为日后中国纪录片的“教科书”。


在导演韦大军的记忆里,30年前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大学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是他们在专业课上必看的片子。2003年到2005年,作为总导演的韦大军和同事们也扛着摄像机奔走于丝绸之路上,拍摄《新丝绸之路》。依旧是央视和NHK的合作。他也没有想过“超越”的问题。


在他看来,《丝绸之路》不需要日后的新版去超越它,它的光辉也不会因为其他版的精彩而暗淡,反之亦然。


《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经典的问世,少不了NHK导演铃木肇所做的铺垫。如果没有他,中日电视业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至少不会来得这么快。


1972年,中日建交,300多名日本记者来北京参加建交仪式,铃木肇是其中之一。30多分钟的采访结束后,周恩来宴请大家,席间一个一个敬酒,作为当时参加宴会的最年轻的记者,32岁的铃木肇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


周恩来亲切地嘱咐他:你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你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回国后,铃木肇时常回想起这件事,思考着从何处入手才能完成周恩来先生交代的任务。他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


他想到了“丝绸之路”。“中国最国际化的朝代是汉代和唐代,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了起来,可以说是国家的动脉。”铃木肇说。


打定主意后,铃木肇起草了关于拍摄丝绸之路的计划书。他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通过中日友好人士以及一些媒体同行将自己的计划提交给中国领导人,但都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NextPage]

原标题:历时9年 纵观日本"现代马可·波罗"的丝路之旅


新干线上与邓小平的一次会面


转机出现在1978年。


那年10月,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日。铃木肇从央视记者陈汉元处得到消息,邓小平会坐新干线,从东京到大阪,再从大阪返回中国。铃木肇通过陈汉元的帮助,拿到中国记者的袖章,得以进到高铁,最终和邓小平会面。


在新干线上,他给邓小平看了“丝绸之路”的拍摄计划书。


“邓小平先生看了之后,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是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收下了。”铃木肇回忆说。


1978年年末,中央电视台台长给铃木肇发来电报,称中方通过了NHK的计划。


1979年4月中旬,NHK派员访华,签订了合拍《丝路》的议定书,确定除在中国境内拍摄之外,还要到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巴基斯坦、印度、日本拍片。


1979年5月,日方摄制组的铃木肇等一行6人先后抵京,然后去西安、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喀什、和田等地打前站。


从8月8日起到10月21日,《丝绸之路》中日联合摄制组21人,中方11人、日方10人,兵分三路在西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新疆等地开始拍片。


根据中日双方议定,前期拍摄得到的素材,双方共同享用;但后期编辑则可根据各自的构思独立制作不同的版本在各自电视台播出。


目睹敦煌石窟的“切肤之痛”


八十年代正值中日关系的蜜月期。NHK出资金、设备和主创人员,央视担当辅助角色,一行人是第一支走进丝路沿线茫茫大漠的摄制组,所到之处,享受开通铁路专线,乃至军车保驾的待遇。


当时,所有随行车辆的车头上都画着这样的标志:两条挽在一起的手臂,左侧手臂下画着中国地图,右侧手臂下画着日本地图。丝路就在眼前,就在脚下,铃木肇当时就想,“如果能拍完,死了也愿意。”


丝路起于西安。但在西安城墙的拍摄角度上,中日双方的工作人员首先就有了分歧。


“NHK想要拍摄城墙上带裂缝的部分,以此展现沧桑感,CCTV不想拍,觉得那很破败。后来折中了双方的意见,拍摄了城墙修补好的部分。”


NHK努力地想拍骆驼,因为这对岛国人来说太有新鲜感了,CCTV却觉得那没啥意思,追着去拍拖拉机、汽车,“这些能够体现中国现代化的改革成果的东西”。


三个月之后,双方总算磨合得很好了。最让铃木肇感动的是沿途热心的中国百姓。有一次,他们把摄像机镜头盖忘在了招待所,第二天招待所的司机特地驱车三四百公里给他们送过来。


丝路沿途的见闻让他震撼。第一次叩开沉睡数千年的千佛洞大门,第一次看到最完整的龟兹乐舞壁画资料,第一次吃着甘甜的葡萄干和哈密瓜……铃木肇感到自己很幸运。


敦煌石窟残留着壁画被剥揭后的伤疤,“看到那些切割的刀痕感到了像切割自己的皮肤一样的痛。”铃木肇说,“这么重要的文化遗产被盗走了,被英、美、德那些探险队偷走了,也包括日本的探险队。这真是很遗憾的事。”




[NextPage]

原标题:历时9年 纵观日本"现代马可·波罗"的丝路之旅


南疆铁路上的“先行官”


在新疆拍摄时恰逢南疆铁路即将开通。中方的几名工作人员抢在南疆铁路正式通车之前,乘坐压道车,沿着刚铺好的铁路做了不平凡的旅行。


南疆铁路一期工程,起点吐鲁番,终点库尔勒。途中要穿过天山豁口的4处大风区(每年4月间这里的大风可达12级,1977年5月大风在这里掀翻了九节空车厢),翻过海拔近4000米的天山奎先大坂,36次从桥梁上跨过沟壑,29次钻进隧道在天山的肚子里打转转。南疆铁路弯道多堪称世界之首,弯道半径最小不到25米。有的山洞入口与出口落差达到70米。坐在第一趟列车上,其苦、其险,可以想见。于是,《丝绸之路》有一集专门讲了南疆铁路。


到达南疆铁路当时的终点库尔勒市之后,摄制组继续西行,前往古龟兹国所在地库车做前期采访,领略了古代被称作西域的南疆风情。


维吾尔族的乐舞聚会,喧闹的“巴扎”(集市),来往穿梭的“库车巴士”(毛驴拖拉的大车),美女脸上的“一字眉”,还有骑着毛驴、弹着坦波尔的“吟唱诗人”……一派古龟兹乐舞的遗风俯拾即是,让铃木肇等兴奋不已。


“这是世界历史的教科书”


《丝绸之路》让中国电视人看到了与日本同行之间的差距,也启发了中国电视人。


《丝绸之路》开了中国纪录片同期声的先河,这对中国搞纪录片的人刺激很大。


用当年《话说长江》的总撰稿人陈汉元的话讲,“《丝绸之路》的制作非常成功,质量非常高,完全是当代世界一流水准,为什么它的影响不如《话说长江》,《话说长江》大家都知道,没看过的人也知道,原因是《丝绸之路》播放时中国人拥有的电视机还很少。”


《丝绸之路》在1980年播出,当时中国还没有系列纪录片的概念。一方面每集的片长参差不齐,有时候18分钟,有时候38分钟。更大的问题是,当年中国电视在节目播出时间上一直是没有正点的列车,节目时间表仅仅是一个大致参照,而《丝绸之路》有时候在周一20点播出,下周可能在周四22点播出,观众赶上就看,赶不上就不看,严重影响了收视。


NHK版本的《丝绸之路》则不同。总共制作了12集,每晚黄金时间播出,每集长度都严格控制在50分钟。NHK为该片投入的500万美元巨资是空前的,该片在日本的影响也是空前的,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丝绸之旅热”,之后每年有将近500万日本人前往丝绸之路。


50多个国家引进播出了这部纪录片。“中国有这样的文化,大家看了都很吃惊。印度女总理甘地说‘这是世界历史的教科书’。双方的合作受到世界各国极高的评价。土耳其政府则觉得这部作品是CCTV和NHK为了土耳其制作的。”铃木肇说。




[NextPage]

原标题:历时9年 纵观日本"现代马可·波罗"的丝路之旅


陆上到海上,九年丝路之旅


NHK的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拍摄计划。他们没有止步于中国。


1980年,结束中国境内的拍摄后,NHK摄制组继续前往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再由意大利返回西安,在丝绸之路上兜了个来回。历时三年的采访拍摄制作成了18集的《丝绸之路》系列第二部,1983年在日本播出。


完成陆上丝路的拍摄后,NHK摄制组再走海上丝路,辗转印度、泰国、越南、印尼等国。1988年《海上丝绸之路》播出。


“这条路,马可波罗走了25年,从1978年算起,我这个‘现代马可·波罗’花了9年。”铃木肇说。


日本人对丝路的热情超想象


丝绸之路这个主题NHK拍过很多版本,可以说是反复拍摄、经久不衰的题材。2003年,日本NHK电视台向中央电视台提出再度合作拍摄《新丝绸之路》。央视欣然接受。


由于快到退休年龄,铃木肇并没有参与此次拍摄。不过,新版丝绸之路中大量运用了1980年采访团的素材。在寸土寸金的NHK电视台,有一间专门为“丝绸之路”剧组辟出来的办公室,是用玻璃隔出来的独立空间,屋子不大,里面的资料堆积如山,卫星地图、古地图、各种文史资料应有尽有。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2006年版《新丝绸之路》最后一集《西安——永恒的都城》,NHK特地制作了88分钟的加长版。


当时还不太有名的堺雅人扮演的唐朝日本留学生井真成穿越到现代西安的街头。他说“都城虽然迁移到了北京,但比起智慧的积累,这个古都还绝不会输给谁”。深情的言说不禁让人动容。


日本人对丝绸之路的热情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种热情甚至超过了中国人。“日本是一个不断追问自己从何而来的民族。日本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佛教也是从印度经中国传过去的,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就像母亲般的存在,日本人始终想知道母亲到底是什么姿态。中国人离母亲比较近,也许这就是日本人比大多数中国人更想了解中国的原因。”铃木肇说。(邱稚真)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