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姑娘不成家不工作 为“慰安妇”老人奔走十年

作者:周佳佳  来源:新京报   更新:2017-8-29 10:13:4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和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一桌子人,她看起来最朴素。拿着一个已经停产的诺基亚手机,漆已经全磕掉了,小小的屏幕都是划痕。大家笑她,她不好意思,又说:“没事,我喜欢它。”


我们好奇她现在的活法,她的朋友说,在日本,“打着零工,做着翻译,没几个钱。”她几乎不购物,衣服都是别人送的。


一点点收入,她就存起来。每年最重要的开支,就是飞到海南,来看老人们两次。


她身上已经有了很深的中国烙印。吃饭吃到辣椒,会下意识蹦出一句中文,“好辣啊!”


让大家猜她最喜欢唱什么中文歌,结果答案让人大跌眼镜——《套马杆》。这是海南长途大巴车上常播放的歌曲,从海口到老人们家里,她坐了太多次大巴,张口就唱出完整的段落。



8月18日,海口,米田麻衣见到王玉开阿婆的孙女,两人开心地聊天。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人类为什么需要战争?”


我们观察一个人如何做选择,有时要去打量她的童年。


三四岁时,米田麻衣已经被妈妈带着,在东京街头游行了。


1984年,她出生于一个开放的家庭,妈妈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甚至她读的幼儿园,都是一个积极响应社会运动的幼儿园。


她像野草一样,在自由的空气里长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不想读大学,准备高中毕业就去工作。


高中的一堂历史课,她把课本立起来,躲在后面吃便当。老师开始放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场面残忍,她再没胃口吃了,只好扔下便当,开始听课。


老师说,日本军人在中国杀了很多的平民,她心里疑惑,“咦?日本在战争的时候不是受害者吗?”


在日本的历史教育中,讲的是广岛、长崎被投放原子弹,但关于在中国、朝鲜和其他国家做了什么,学生们不知道。


初中的历史课本里,有关于“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两页纸,老师讲课时跳过了。麻衣问老师,这个内容你不讲吗?老师说,这个内容在考试试题中没出现,不用学。


正是因为未知,她开始对战争感兴趣了。她想搞清楚,人类为什么需要战争?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图书馆没有给她答案。老师告诉她,如果你有这些困惑,你应该上大学。


她于是改变想法,考入大学,学习国际关系。在大学里,她遇到了许多亚洲留学生。课上,大家热烈讨论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她一头雾水,觉得惭愧,“身为日本人,却不知道日本社会的这些历史问题。”


她深深感受到,历史被极度边缘化,战争的苦痛与伤害,已经被人们的记忆流放。


那时正是20多岁,用她的话说,是一个“热情讨论社会问题又没有找到目标”的年纪。


2008年,朋友带她去旁听了一场审判。


那是在东京审判庭,黄有良、陈亚扁、林亚金、陈金玉等8名海南“慰安妇”事件受害幸存者起诉日本政府的二审开庭。81岁、又矮又瘦的黄有良,在上百旁听者面前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讲述了自己在战时成为“慰安妇”的经历,以及战后六十多年她的苦痛。她说,到日本打官司,是为了现在的女孩不再有同样的遭遇。


米田麻衣愣在当场,“打击很大,因为她的体验太残忍了。”


这场庭审,撒下了一颗死不掉的种子,让这个从小特立独行的女孩,决定做点什么。



米田麻衣用电脑记录自己在海南的行程。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携新编舞剧《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