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罗伯特,在半年前下雨的午后,爱上了一个站在屋檐下躲雨的女孩,女孩的名字叫爱丽丝。爱丽丝后来成了罗伯特的病人——她是一位多重人格的精神分裂患者:她一会儿是珍妮,一会儿是玛丽,再一会儿又变成了女明星伊丽莎白,或是暗恋罗伯特的安其拉……最后,爱丽丝突然又变成了“东京的奈奈”,枪声响起,罗伯特倒下了……
这是话剧《谁杀了罗伯特》的剧情简介,由台湾的“相声瓦舍”剧团于2007年编写的话剧剧本。但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部话剧,却是在今年梅雨时节的大阪大学箕面校园内。话剧里所有的人物扮演者,都是大阪大学中文系的日本学生,他们在课余时间加入了学校的OUCD中国语话剧团,每年夏季和秋季分别上演不同的剧目。
扮演罗伯特的油利是阪大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和另一位剧团成员洋佑一起,都曾经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前往北京留学一年学习汉语。油利去过包括东北三省以及海南、云南、新疆喀什在内42个中国省市。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油利说最喜欢异域风情的喀什,但北京于他则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一个老家”的感觉,因为北京是他留学生涯中的根据地,是他在中国四处旅游过后的回归之所。
剧中珍妮的扮演者,是大四的里莱。里莱的中文发音非常好,以致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位中国人女孩。而实际上里莱是位地道的日本女孩,因为喜欢中文之意趣,以及中日共同使用汉字的亲切感,里莱选择了中文专业,并在2012年中国国内反日游行最高潮的时候,按原定计划义无反顾地自费赴北京留学。那时候去中国,不害怕吗?父母不担心吗?我问。里莱笑了笑,答:父母当然是有些担心的,但我在北京真的没有遇到过任何麻烦,一切都挺好挺顺利的。
而另一位大四的学生、现任祥平OUCD中国语话剧团团长的祥平,也于2012年中国民众反日高峰的时候,自费前往中国留学。和大部分人选择去北京等大城市留学不同,祥平选择去了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榆林学院。只因为那儿的留学生人数少——祥平说。2012年祥平去榆林留学的时候,连他在内来自各国的留学生总共只有20人。留学生们居住在学生宿舍的5楼,中国学生则住在4楼,反日游行最高潮时,为安全见,十来名日本留学生只能呆在各自的房间里,吃饭都由学校安排送上门,气氛如此紧张,以致榆林市长也去看望了他们,说特殊时期请大家体谅。虽然在榆林留学期间,祥平感觉到榆林的保守以及一部分当地人对于日本人的不喜欢,但他仍然喜欢中国。因为中国人不介意小事,还因为中国各个省市地区的个性都不一样。
尽管中国发生过反日游行,但似乎并没有对这群学习中文的日本年轻人造成太多负面影响。听他们排练中文话剧《谁杀了罗伯特》,一句句地字正腔圆,吐字准确,不经人提醒,完全不会想到他们居然是日本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