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学者“学术流浪”在中国

优秀的理科学者多远赴欧美搞研究,已经成了日本学术界的一大问题。凭借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山中伸弥就曾表示,他在美国搞研究得到很多支持,回到日本却只能从打扫实验室做起,还要为了筹集研究资金,每年去跑好几次马拉松。


近年来,不只是理科学者,很多文史科的学者也选择离开日本,到其他国家去“学术流浪”。这些学者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是都比较年轻,以30多岁人群为主,第二是他们都没有正式的学者工作。


今年42岁的神谷昌史多年前毕业于东京一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他留在母校作起助理研究员。由于一直无法找到正式的教师工作,他不得不同时在几个补习学校兼职。在助理研究员契约到期前,他的指导教授介绍他到中国一所大学教书。之后5年,他作为“外教专家”,辗转于中国长春、北京的3所大学,过起了“学术流浪”的生活。


神谷昌史表示,取得博士学位后,他一直没有一份安定的正式工作,让他的生活非常拮据。日本研究者“僧多粥少”,是让他选择前往中国的最大原因。他的研究领域是明治•大正时期的日本思想家,一开始却只能在中国教授日语。他的中文虽然不是零基础,却只能勉强看懂简单的文章,根本张不开嘴。


他在中国最初的日子自然是十分辛苦,但他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拥有了自己的研究室,研究对象是现代日本社会论,与中国学生们一起阅读有关日本“宅男”、“伪娘”的书。


他说,“外教专家”在中国教书最大的困难,就是日语资料的匮乏。很多研究文献都要趁着他放假时回国集中阅读,十分辛苦。但他们在中国的研究十分自由,选题也比较自主。每周除了5节课以外没有其他杂务,比在日本教书要好得多。


提到待遇问题时他说,“外教专家”的基本工资比中国教师高,在大学内有专门的住宅,有的地方还水电费全免。虽然比不上那些日企派驻中国的职员,但他已经感到十分满意。


但是,“外教专家”们多数都是一年契约的合同制,身份非常不安定。神谷昌史也是因为在当地建立起了很好的人脉,才先后在中国3所大学教了5年书。但是对他来说,这份工作能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还能养活自己,魅力很大。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份工作呢?神谷昌史说,一些台湾和韩国的大学在日本公开募集讲师,如果想到中国去还是要先找到“门路”。虽然到国外教书有很多不便,但按照自己的经历来看,还是非常值得的。


从中国回来后,神谷昌史在滋贺文教短期大学找到了一份副教授的工作,开始了相对安定的学术研究。没有了生活上的困难,又积累了在中国的5年经验,相信他今后的研究会有令人满意的成果。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进博会四年铁粉 北海道食品走向中国各地
富士胶片(中国)总裁田中健一:深耕中国市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中日诗歌爱好者“云上”以诗会友共话友谊
13年前,迎娶日本市长女儿的河南农村小伙,如今怎样了?
几十万日本女孩涌入中国,她们表面上是来旅游,如今真实目的揭开
“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在华日本人:是什么让我们选择留在了中国
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访日本藏文化研究专家田中公明
中日高层次科学家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福原爱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巡礼世界茶文化”在线交流活动
鸠山由纪夫对话程永华:中共百年伟大历程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高评价
第二季“日资企业福建行”系列活动举办
“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辽宁省对日民间交流大会”在沈阳召开
为滋贺“代言”的日本公务员荻野大:新时代日中人文交流应“从心开始”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办“疫情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线上研讨会
40名中日青少年共同参与“中日学生津城友好行”活动
第2届全日本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暨第20届“汉语桥”日本赛区决赛在线上举行
“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参访早稻田大学
南昌日本经济交流会举行 共话“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
“云端”相聚谋发展 中日陶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再传喜讯!旅日大熊猫“真真”诞下双胞胎
旅日大熊猫“永明”喜获父亲节礼物 已有16个“孩子”
“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云赠”日本大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