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方开幕式侧记


    新华网东京4月12日电 特写:心的期待 新的未来——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方开幕式侧记 

    记者 李诗佳 冮冶 

    4月的东京,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万物复苏,樱花绽放。 

    坐落于皇宫护城河西侧的东京国立剧场,是日本传统艺术家心中的“圣殿”。12日晚,以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为主题的文艺表演《守望家园》在这里举行,拉开了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方开幕式的大幕。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表明两国政府对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 

    国立剧场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舞台礼仪幕中央,交流年的红“心”标识引人注目。标识下方,用日文书写着“2007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及“心的期待,新的未来”的主题词。标识两侧,国色天香的牡丹、清雅秀丽的樱花图案,与天坛祈年殿和富士山图案交融相映。 

    独特的构思,巧妙的组合,令人怦然心动。中日交流的基础在于心灵的沟通,通过文化体育交流,让中日交流的“心”代代相传。标识和主题词在中日两国公开遴选,数万人应征。最终,两位日中人士分别胜出。如此珠联璧合,缘于两国人民对交流年有着相同的企盼。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蒙古族长调民歌等纷纷登台亮相。在中日两国领导人和观众面前,中国民间艺术家们展开了一幅典雅素朴的东方艺术画卷。 

    大幕开启。古琴、宫灯、屏风,长袍乐者。古琴独奏将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作《流水》演绎得如诗如画。这架被称为“九霄环佩”的古琴,制作于公元756年,正是中日文化交流大发展的时期。千年古曲今日在东邻觅得知音,现场观众沉浸在浓浓的艺术享受中。 

    古船、杨柳、小桥、圆月,意境深邃。凄美的《二泉映月》从二胡弓弦下缓缓流出,传递出万千思绪。 

    中国各族人民用聪明智慧创造的艺术奇葩,倾倒了日本观众。新疆木卡姆歌舞热烈奔放;蒙古族长调悠扬舒缓,有如“天籁之音”;侗族大歌宛若蝉鸟争鸣,韵律清新自然;云南彝族民歌海菜腔节奏多变,如山间轻风旋律悠长;福建泉州提线木偶《元宵乐》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这些赞美生活、诉说爱情、讴歌生命的民间珍宝,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极高的欣赏价值。 

    长亭、古卷、明月,如梦似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昆曲《牡丹亭·惊梦》是晚会的压轴戏。昆曲有中国“百戏之师”的美誉。昆曲艺术多次东渡扶桑,拥有众多日本“粉丝”,更有爱好者组成“日本昆曲社”,学习、研究这一古老剧种。 

    经久不息的掌声,是观众对中国艺术家精湛技艺的认可;如痴如醉的眼神,传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挚爱。这蕴涵着中日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企盼中日友好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一样,世代传承。 

    “《守望家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艺术享受,”日本文化厅长官青木保被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所体现的西域文化深深折服。东京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铃木规夫告诉记者,晚会雅俗共赏,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日中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日本也有和古琴、二胡类似的乐器,因此感到晚会特别亲切。

    心的沟通,情的碰撞。在渴望和平友好的两国民众心中,文化交流激起的,是喜悦和期盼的涟漪。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将续写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第四届日本新片展在上海开幕 8部新片促进中日交流
第四届日本新片展在上海开幕 8部新片促进中日交流
中日黄檗文化民间友好交流频繁
福建黄檗文化社团赴日交流 以文化促中日“一带一路”产业合作
绢谷幸二作品展在清华大学举行 架起中日友好之桥
中日艺术家在日本石庭园举办创作展
中日武术太极拳高手东京联袂献艺
中日文化经济交流协会会长:江苏就像是我的故乡
中日经济合作与民间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
日本驻华大使:中日做朋友是唯一的选择
日本岐阜市长盛赞西泠印社为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日本华媒北京举行茶话会 推进中日文化学术交流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中日文化交流”座谈会
“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近百项交流活动
小林阳太郎:中日文化交流具有“减震”作用
中日文化交流周在兰州举行
中日文化交流研讨会在东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