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日本记者眼中的中国博物馆

 新华网11月30日专稿:日本《世界周报》11月28日一期刊登文章,介绍该刊记者在北京参观博物馆的一些观感。文章摘要如下。 

    想必大家都知道,北京有很多博物馆。从著名的“故宫博物院”,到1996年才发掘并建造的“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迹博物馆”,即使粗略算来,北京的博物馆也不下一百家。 

    笔者来到北京以后,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巨大的国家,经常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即使仅算北京当地,我去过的此类地方已有三四十家。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要参观这里的大型博物馆,最少也要半天时间。如果到了历史博物馆,去看有关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解说和展品,更会相当辛苦。北京还有很多不同领域的特色博物馆,主题极为丰富,有天文、古建、货币、中医、紫檀、石刻、戏曲、陶瓷、自来水、民俗艺术……还有很多博物馆我都未去过,但听说也都不错,今后亦当一去。 

    笔者今年还去过一家很少见的博物馆,就是地处北京门头沟区的“宦官博物馆”。这家博物馆静静地坐落于当地小镇一隅,整齐雅致。售票者是一位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儿,大概是售票员的儿子吧。这孩子大概连“宦官”的含义都不甚了了,却在假期里忙不迭地帮大人售票,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一般来说,中国的“博物馆”和“纪念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特别是博物馆,总要强调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事业的巨大发展,要展示一种自豪感,显示在旧中国被部分特权阶级占有的文化遗产已经重归人民所有了。但笔者发现,很多重要的陈列和展示,会把学术上的系统性和考证等等混杂起来,只给出一个“说明”。此外,很多文物的保存状态相当恶劣。 

    大约15年前,我在乌鲁木齐看了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干尸。这具干尸仅由一个粗陋的展柜收纳,所处的房间既十分阴暗,又不能调节温湿。还有一次,我在东北的某家博物馆看到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展箱,但是里面放的却是复制品。据说这是因为文物原品极为珍贵,所以被藏在仓库里,不予展出。 

    最近,我参观了去年建成的“首都博物馆”新馆。这家博物馆地处北京主干道长安街的西延长线———复兴门外大街。据说是由北京市投资15亿元修建的。博物馆面积巨大,地上5层,地下1层。笔者去参观时,原计划用半天时间,结果发现根本不够。如果要逛得悠闲,再偶尔坐在长椅上休息一下,恐怕得花两天时间。博物馆的地下层有书店、茶馆、年画店、土特产店和京剧脸谱体验室等设施,显示出相当的商业头脑。 

    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博物馆都被指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可以免费参观。说起“爱国主义教育”,以前我会想到反日教育和国防教育,今天看到这种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展被指定为爱国教育的对象,我稍许有些放心了。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会客厅》专访
日本驻华大使:感谢中国!
东京塔除夕夜点亮“中国红” 中日网友看春晚迎新春
在日中国宫廷料理春节传递中国美食文华 一解华侨华人乡愁
东京塔除夕夜点亮“中国红” 中日网友看春晚迎新春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同日本地方知事视频通话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与日中友好团体负责人视频交流
18岁日本和尚来中国,从千年古城墙内找到一国宝,带走后轰动世界
北京中唯一的日本公园是一个日本人捐赠和建造的,这背后有个故事
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接受澎湃专访:六提“稳定的中日关系”
大熊猫“香香”推迟返中 日本网友欢呼雀跃
31名国际友人成“诗画浙江”友好使者:向世界介绍中国
中国旅日大熊猫“良浜”在和歌山喜诞宝宝 是当地出生的第17只熊猫
2020中日关系舆论调查:七成以上中国受访者认同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打造扎根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 瑞穗银行助力中日金融合作发展
日本老兵到中国旅游,在纪念馆撞见自己当年的装备,当场提出要求
日本参展商:健康医疗企业看重进博会平台
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朝日新闻》专访
感动了全中国的一个日本老头
“一棋一会·烂柯——围棋促进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展”在东京开幕
大鸾翔宇:在新时代续写中外情谊
日本姑娘将中国见闻绘成漫画 愿更多日本民众了解中国
日本迎来新首相!中日关系改善不再是一句空话
日本对全世界宣布,斥资3千万物资援助中国,网友:真的感动!
日本官员带鲜花和酒赴这地祭奠:12名中国劳工长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