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在日本拜谒岚山周恩来诗碑(二)

诗题为《雨中岚山》。细观落款,乃为廖承志敬书。书法为流畅的行书,柔中见刚,苍拙有力。整首诗镌刻在巨石上,刀法细腻,颇具功力。
    
     这首诗是周恩来早年留日期间写的。1917年以后周恩来一直住在东京郊区的一户农家里。此处属京都。他一面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知识,一面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接触了自西方传来的各种社会思潮。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新鲜的马克思主义震撼了全世界。1919年,周恩来系统地研读了《社会问题研究》半月刊上的文章,折服于战斗的马克思主义,兴奋地认为找到了“一点光明”。于是,在1919年意气风发地抒写了4首诗,而诗碑上的这首就是其中的第一首。周恩来到岚山揽胜,触景生情,诗兴勃发,用眼前之情之景冲浇心中多年之块垒。诗句明白昭示,他在迷茫中追寻着一条救国之路。现在,他终于拨开了漫天迷雾,见到了“姣妍”的“一点光明”。这个“一点光明”恰是使他茅塞顿开的马克思主义。从此,周恩来便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为马克思主义奋斗终身的艰难道路。那时,他仅19岁。
    
     我打断思绪,信步转到碑阴。碑阴镶嵌着一块平整的大理石板。大理石板上镌刻着建碑发起者和赞助者单位的名称和个人的名字。我把他们如实地写下来:
    
     建设委员长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学会;
     京都总局会长吉村孙三郎。
    
     顾问
    
     京都府知事;
     京都市市长;
     京都商工会议所会头。
    
     建设团体
    
     京都府日中友好协会等九个团体。
    
     协力团体
    
     京都华侨总会。
    
     从以上名单不难看出,日本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尊重和敬佩。此碑实是中日友谊的美好象征。在异国他乡,在一处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特殊辟出一方圣洁的土地,建立一座永久性的纪念碑。这是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岚山并不高,大堰川亦不深,但由于竖立了周恩来总理诗碑,岚山和大堰川之名便传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从世界各地来日的炎黄子孙,都要到岚山拜谒周恩来总理诗碑。这是一块圣地,这是一片神土。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此碑于1979年4月16日揭幕。由日本人倡议,在日本的国土上,为中国领袖修建纪念碑,这在旧中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那时,日本人是轻视、蔑视、藐视中国人的。李鸿章的命运就不佳。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中国清朝的特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一等肃毅伯、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赴日本马关,同日本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签定了《马关条约》。这是中国人的世纪奇耻。当时,拥有众多显赫头衔的代表大清朝的李鸿章却遭到了日本浪人的突然袭击,险些送命。那时的中国极贫极弱,只能任人宰割。国之重臣亦不免备受摧戕,何况小民乎!
    
     俱往矣!曾几何时,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此时,只有此时,才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此碑分量之沉重,价值之珍贵,意义之深远。它是中国人民胜利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不屈的象征,是中国人民自豪的象征。
    我们一行20余人在碑前集体合影。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铭刻于心的圣洁的属于中日两国人民的庄严的诗碑。
     徐彻 2001年12月25日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大鸾翔宇:在新时代续写中外情谊
日本公明党财务局长纲野正广一行到访南开
驻日本大使夫人汪婉参赞出席《周恩来留日100周年纪念图片展》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周总理家乡淮安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来淮开展文化交流
“周恩来总理纪念回顾展”在日本长野隆重举行
日媒:日本友人追忆周恩来 "工作一丝不苟 记忆力惊人"
文革周恩来向哪位日本人“问好”换来日本民间支持
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出席《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开幕式
周恩来纪念展东京开幕 多名日本政要参加开幕式
中日青年文明对话纪念周恩来与池田大作会见40周年
日本首相访华如何引起周恩来不满
周恩来身边翻译忆总理 赠日本乒球队员身边礼物
在日本拜谒岚山周恩来诗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