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中日关系 迎来暖春

5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乘专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向前来欢迎的人们挥手致意。 新华社发




    暖春5月,鲜花盛开。胡锦涛主席带着中国人民发展中日关系的友好感情和坚定信念,踏上了“暖春之旅”。 

    5月东京,举世瞩目。全世界尤其是亚洲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关注这次访问。记得亨廷顿曾预言:“东亚未来的和平与幸福,取决于中国与日本的共生,并找到携手共进的道路。”不管亨氏其他理论如何,作为研究国际战略关系大家,这一论述不无道理。中日两国首脑将通过会谈共同谋划未来两国关系美好前景,而东亚两个巨人的握手将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0年对日本的国事访问,是中日关系历经坎坷,经过“破冰—融冰—迎春”的三阶段努力后,终于实现“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基础的互惠合作关系”的结果。我们从战略高度审视中国国家主席出访日本,可以说,访问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里程碑,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发动机。 

    如果我们从更加广阔的地理空间和久远的时间尺度来观察,中日关系走到今天,既包含着某种历史的必然,也包含着双方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古代中华文明对日本列岛的孕育滋养,还是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祸患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华民族的全民觉醒,中日都不曾处于同一发展的水平线上。至于战后分属东西方不同营垒与由此产生的意识形态分疏,以及长期处在美国卵翼下的日本在处理对华事务上唯其马首是瞻,中国与日本一直是一对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的邻国。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调整中,中国与日本第一次面临着综合国力旗鼓相当的局面。这种前所未有的对等和接近,曾使双方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对方关系的课题,是否“一山难容二虎”?“两强相向是否必然导致两强相撞?”一系列令人焦灼的提问摆在两国政府与所有关心两国关系的人们面前。 

    回顾过去的10年,冷战早就结束了,但遗留下来的冷战思维仍使得某些日本政治家视中国的发展为威胁,不幸的战争历史业已成为过去,却偏偏有人就是要用歪曲历史事实的手法破坏两国关系的改善。值得庆幸的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经过双方有识之士多年努力,中日关系终于回到正常的国家关系轨道。今天,当中国领导人展示出泱泱大国的气度与四海一家的襟怀,日本领导人也改变了小泉等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错误做法,两国在经贸科技领域的互补性以及节能环保领域的共同利益,不仅夯实了政治关系的基础,也带来社会文化交流的飞跃发展,诚如鲁迅先生诗文所言“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可谓今天中日关系的生动写照。 

    当然,作为东亚的两个毗邻大国,中日之间也必然面对着国家战略利益的对峙与分歧,多年积淀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纠葛在一起,更是难于一蹴而就地解决。在这里,抛弃冷战思维与旧的零和博弈观念,树立真诚的政治互信,立足大局和放眼长远就显得十分必要。唯其如此,两国关系才会避免寒流,暖春常在,两国人民才可能捐弃前嫌,笑口常开。(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高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05月07日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日有责任助力重建疫后国际秩序
王毅在“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办研讨会 专家积极看待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2020中日关系舆论调查:七成以上中国受访者认同中日关系的重要性
中日学者“云”连线 福田康夫等吁两国加强合作
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致函日本各界友人
程永华展望“后安倍时代” 吁中日保持定力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外交部:中方愿同日本新政府一道推动中日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习近平致电祝贺菅义伟当选日本首相 李克强向菅义伟致贺电
程永华:中国外交舞台越宽广 外交官责任越重大
讲述中日友好往来故事
中日友好交流故事会在大阪举办
周小川说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接受日本驻华媒体联合采访
杨洁篪将访问日本并举行第六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孔子学院成立
安倍晋三出席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离任招待会 期待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
安倍出席中国驻日大使离任招待会:期待日中迎来更多交流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华侨华人专场离任招待会上致辞
汪洋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
中国国防部:愿与日方加强防务部门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在中日交往中升温(望海楼)
王毅出席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开幕式
中日举行第五次经济高层对话
中日经济学者汇聚北京 畅谈两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