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友人加藤隆:继承廖公遗志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中新网福州10月19日电 (郑松波)“希望这些文物资料能够有助于你们进一步研究黄檗文化,它们都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8日,日本收藏界文化人士加藤隆在福州收藏家协会回流艺术品专业委员会活动中心对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会长林文清如是说。当天,加藤隆先生向林文清赠送一批他从日本收集的黄檗文物资料,并欣然受聘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顾问。


加藤隆,出身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现年68岁。加藤隆现在和他的中国福州籍夫人长期居住在福州,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


“我这一生都是从事中日交流事业,主要受到廖公的精神感召。”加藤隆介绍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廖承志先生赴日活动期间,青年的加藤隆有机会担任廖承志的助理。在廖承志先生身边工作的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友好感情。


加藤隆年青时在世界语学校学习过中文,后又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加藤隆坦言,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前,他学的中文专业几乎无用武之地。而在70年代中日友好关系发展之后,他与中国的交往频繁起来。


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期间,上海宝山钢铁多个等中日间大型交流合作项目,都有加藤隆从中协助的身影。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加藤隆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事务。他曾多次到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寺院、古窑址、博物馆,进行茶道文化、陶瓷文化探源之旅,并出版了多本介绍中国文化书籍,他还到各地演讲,讲述中日历史文化渊源。2007年,由加藤隆等中日文化人士共同编辑的《日本人仰慕的中华文明-日本收藏家藏品展》一书献礼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活动,广受好评。


加藤隆说,自古以来日本人民把中国制品称为“唐物”,被视为“宝物”来珍藏、爱惜和仰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从铜器、玉器、陶瓷器、书画、文房四宝到服饰、螺钿制品等被完整保留在日本各地的寺院、望族世家、收藏家的藏品柜里,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提及黄檗文化,加藤隆先生感叹道,在日本生活中吃的隐元豆角、隐元豆腐,印刷中“明朝体”字体……都是发源于京都的黄檗宗寺院。日本黄檗宗寺院多达上千座,他的家乡高崎少林山达摩寺是日本达摩文化发源地,也属于黄檗宗。


“只是当初并不知道隐元禅师是中国人。”加藤隆笑道,后来他得知黄檗文化渊源,就迷上了这段历史。他曾跑遍日本的黄檗宗寺院以及到访隐元禅师的家乡——福建福清的黄檗祖庭,并收集了大量的黄檗文化文物和历史资料。


“中日两国有着绵延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通过文化交流,维系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让和平友好精神根植于年青一代的心中。愿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加藤隆说。(完)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进博会四年铁粉 北海道食品走向中国各地
富士胶片(中国)总裁田中健一:深耕中国市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中日诗歌爱好者“云上”以诗会友共话友谊
13年前,迎娶日本市长女儿的河南农村小伙,如今怎样了?
几十万日本女孩涌入中国,她们表面上是来旅游,如今真实目的揭开
“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在华日本人:是什么让我们选择留在了中国
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访日本藏文化研究专家田中公明
中日高层次科学家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福原爱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巡礼世界茶文化”在线交流活动
鸠山由纪夫对话程永华:中共百年伟大历程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高评价
第二季“日资企业福建行”系列活动举办
“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辽宁省对日民间交流大会”在沈阳召开
为滋贺“代言”的日本公务员荻野大:新时代日中人文交流应“从心开始”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办“疫情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线上研讨会
40名中日青少年共同参与“中日学生津城友好行”活动
第2届全日本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暨第20届“汉语桥”日本赛区决赛在线上举行
“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参访早稻田大学
南昌日本经济交流会举行 共话“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
“云端”相聚谋发展 中日陶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再传喜讯!旅日大熊猫“真真”诞下双胞胎
旅日大熊猫“永明”喜获父亲节礼物 已有16个“孩子”
“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云赠”日本大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