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女子在南京生活17年 3名子女中2人入中国籍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2017-1-18 9:29:0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日本女子在南京生活17年 3名子女中2人入中国籍


游过那片水域


每当有新生入学,石川果林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学日语?


以前的学生都会说,是父母让我们学的,方便找工作。现在的学生说得较多的是喜欢动漫,想听懂。


问这个问题的并不只有她。不过在她看来,意图却不同:“我的出发点是学习的动力和发展方向,而有人的意思是‘你为什么学这种敌人的语言’。”


当她从日语课堂上走出,就一下子淹没在南京的人潮中。她拥有中国妈妈共同的烦恼:抱怨孩子压力太大,每天都在写作业。“应该像日本的小学生一样,放学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去锻炼身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闹矛盾,把对方给咬了,她拎着水果登门道歉。


只有在上日语课和跟孩子用日语对话时,才能找到她日本人的特质。她的中文阅读有些吃力,辅导孩子做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都十分费劲。哪怕题目是“下列哪些是大于10的偶数”,有时她读完一遍也看不懂题目。


三个孩子中,她最担心内向的老二。有一次在饭桌上,石川果林随意问了老二:“在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啊,说你妈妈‘小日本’‘日本鬼子’?”儿子的回答是:“只有我们班一个老师常会讲这种话。”


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假的?”儿子笑着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答复。她愣了一下,自言自语了一句“我的肝啊”。


她意识到自己孩子身上内在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既是中国人,也是日本人。


“如果哪一天我的孩子问我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时,我真的无法回答。真相只能自己去寻找。”她说,这是他们需要承受的压力。


她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去工作两年,再来思考这些问题。


2017年元旦,兔泽和广回了一趟大阪,这是他来中国24年后,第一次回家“过年”,他感叹大阪没有以前人多,也没有人穿和服“过年”了,不如中国热闹。


他回家看日本的新闻,会格外注意与中国有关的言论。就个人感受而言,他认为自己听到的“中日要搞好关系,亚洲一定要团结”的呼声越来越多。“以后中日肯定会越走越近。”


他看到大阪的地下通道发达得像建了一个地下城市,不由得想起了南京,“南京新街口的世贸到中央商城直线距离不过100多米,却要上上下下过地道,打通不就好了吗?”


可过完“年”,3天后他又回到了南京。他说他离不开南京。


“人的存在是因为世界还需要他,而我还在南京,证明这里有人需要我。”在南京,他每天24小时开着手机,总会有在南京的日本人因为生病需要他推荐医生,因为发生纠纷需要他出面调停,或是因为签证到期半夜打电话求助。


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到达南京的日子——1993年3月10日。


坐了一夜火车,他从南京站走出,打量了一眼这个城市:蓝天白云,阳光映射在“金陵明珠”——玄武湖上。


他拿出一张地图,发现目的地在湖的另一头。当时,一句中文都不会的他,用日语在心中自嘲:“难道我要游过去吗?


上一页  [1] [2] [3] [4] [5]  尾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