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女子在南京生活17年 3名子女中2人入中国籍 “您的孙媳妇是日本人可以吗” 2016年12月13日这天,9时58分,石川果林正在教室里批改大学日语系学生的试卷。纸张垒成了一个“小山堆”。两分钟后,刺耳的长鸣声响起。 她距离一座容纳这座城市惨痛记忆的纪念馆14公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一个三角洲地带,形状像一把屠刀的刀尖,指向莫愁湖景区,也指向80年前的那场浩劫,像是无声的长鸣。 听到长鸣,批改试卷的石川果林先是吃了一惊,紧接着脑中一片空白。她才意识到这天是公祭日。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以往每到这一天,这位说话小声、一头齐耳卷发、面色有点苍白的母亲,会考虑给学校打个电话,和孩子们一起待在家中。 但她很快缓过神来,安慰自己,“毕竟这么多年来都没发生过什么”。60秒的长鸣过去,上课铃声又叮叮作响。 石川果林已在南京生活了17年。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入了中国国籍,另外一个因为“超生”,加入了日本国籍。 这些年,她感到愈发孤单,和她一样嫁到中国的日本女人,有的因为婆媳关系而离婚;有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回到了日本。她只剩下两三个熟人。 “‘南京人不喜欢日本人’,这是很多日本人都有的想法。所以带小孩带妻子过来的很少。更多日本人宁愿去上海、苏州、无锡工作。”她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解释。 2000年,石川果林第一次到南京时,以为自己三年后就能回家。 也就是在这一年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向文部省提交了两部教科书书稿,对日本大量战争罪行进行隐瞒。同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日本东京广播公司演播室与日本民众对话。朱镕基说:“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应该正视历史,也应该面向未来。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犯错误。” 不过,那时的石川果林无暇关注中日关系。她小时候学过的南京大屠杀只不过是教科书里一行不太起眼的小字。 她当时的问题实际而紧迫:作为一个教外国人日语的老师,该去哪个国家教一阵子日语,然后回来找个更好的工作? 在日本学日语的中国人为数不少。起初,她打算去沈阳。可突然要去的日语学校不办了。她陷入了尴尬:行李打包完毕,房子也已退租,签证也已办好。 当有人问她“要不要来南京”,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也正是这个选择打乱了她所有的计划。 在教书的大学里,她与建筑系的南京本地男教师相识、相爱。她的归期也一拖再拖。直到她告诉家里,想在南京结婚,不想回日本。 可父母发了狠话,“不回来就没你这个女儿”,从此再没主动给女儿打过电话,也拒绝到南京看她。 男方家里一样不同意,很多亲戚“呼啦呼啦”地跑过来,分拨做她丈夫的思想工作,告诫他“日本人当朋友可以,但做夫妻还是算了”。 这对跨国恋人与两个家庭僵持着。 直到有一天,石川果林去看丈夫的奶奶。奶奶是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逃过一劫的南京人。年纪大了,听力不好,蜷缩在一个凳子上。石川果林对奶奶耳语:“奶奶,您的孙媳妇是日本人可以吗?” “当时如果奶奶觉得难受,我就打算放弃了,毕竟她见过日本人做的那些事,而且中国人这么重视家庭。”石川果林对记者解释。 但是,奶奶不带一丝犹豫地回答她:“没关系,没关系。” |
日本女子在南京生活17年 3名子女中2人入中国籍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进博会四年铁粉 北海道食品走向中国各地
富士胶片(中国)总裁田中健一:深耕中国市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中日诗歌爱好者“云上”以诗会友共话友谊
13年前,迎娶日本市长女儿的河南农村小伙,如今怎样了?
几十万日本女孩涌入中国,她们表面上是来旅游,如今真实目的揭开
“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在华日本人:是什么让我们选择留在了中国
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访日本藏文化研究专家田中公明
中日高层次科学家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福原爱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巡礼世界茶文化”在线交流活动
鸠山由纪夫对话程永华:中共百年伟大历程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高评价
第二季“日资企业福建行”系列活动举办
“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辽宁省对日民间交流大会”在沈阳召开
为滋贺“代言”的日本公务员荻野大:新时代日中人文交流应“从心开始”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办“疫情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线上研讨会
40名中日青少年共同参与“中日学生津城友好行”活动
第2届全日本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暨第20届“汉语桥”日本赛区决赛在线上举行
“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参访早稻田大学
南昌日本经济交流会举行 共话“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
“云端”相聚谋发展 中日陶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再传喜讯!旅日大熊猫“真真”诞下双胞胎
旅日大熊猫“永明”喜获父亲节礼物 已有16个“孩子”
“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云赠”日本大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