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博物馆在长安佛韵展展陈布置中运用了来自日本的防震技术。
理事会制度的探索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中国的博物馆也逐渐开始面临和日本博物馆同样的资金压力,西安市博物院院长余建红就透露,要保证博物院正常运转,每年至少需要2100万元,但财政只能拨付1800万,剩下的300万还不知道从哪里筹措,所以他寄希望于当下正在推进的博物馆理事会制度,能够吸引金融企业和文化企业进来解决博物馆资金的问题。
据了解,理事会制度是欧美博物馆运营最常见的制度,在日本也推行了多年。虽然国家文物局的官员,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在多个场合宣传这一制度的种种好处,但它在国内的推广目前还需要很多的路要走。
曾经担任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书记贾强就表示,中国当下的博物馆制度已经运行了六十多年,比如事业单位属性,还有党委领导下的馆(院)长负责制,都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在为数众多的国有博物馆里推行理事会制度,首先要解决和现行体制的融合问题,出现的矛盾该怎么解决,这并不能一蹴而就。
防灾的未雨绸缪
在论坛上,来自日本四家国立博物馆的馆长,都对自己博物馆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所做的尝试进行了分享,而这也是除了博物馆制度之外,中国博物馆最为兴趣的内容。
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说,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很快会接近到日本,但是随着国家南方北方条件的不同,新建成的博物馆面临各种自然灾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需要向日本学习。
他认为博物馆在防灾减灾方面必须有超前的观念和紧迫的意识,比如5.12大地震,法门寺展柜里的文物很多都倒了,这么大的影响是谁都没有料到的。他的的说法也得到了碑林博物馆馆长裴建平的认同,因为历史上发生在陕西华县的大地震,曾经对碑林收藏的石碑造成了破坏,所以官方一直很重视石碑防震工作,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防震,利用一些互相牵拉的角钢把碑石保护起来,虽然现在看不太美观,但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提高文物的观赏效果,碑林博物馆在佛教造像陈列设计中,便运用了日本的防震技术。裴建平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探索,对馆藏石质文物的防震进行提升,也希望在这方面和日方加强合作。”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