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作家野岛:中日并非“一衣带水”

作者:佚名  来源:澎湃新闻网   更新:2016-6-21 13:40:0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日本作家野岛刚谈中日关系中常见的几种误解 因为《两个故宫的离合》、《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专栏作家野岛刚这几年在中国声名鹊起。今年48岁的野岛刚在1987年第一次来到中国


中日并非“同文同种”


在中国,野岛刚经常听到“中日同文同种”的说法,他觉得这是造成很多误解的一个原因。


一个例子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恢复中日邦交时,对日本侵华战争作出了道歉,他用的说法是“ご迷惑”。这句话在日语里有两层意思,有时候是给对方添了麻烦,不好意思,有时候是非常诚挚的道歉,具体要看语境情况。



1972年9月28日,周恩来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祝酒致意。


“但是当时的日方翻译却把这句话误译成‘添了麻烦’(编者按:关于这个翻译究竟是误译,还是有意为之,目前尚有争论),这就相当于对中国人说,我们(发动)中日战争是添麻烦,中国人当然不开心。”


野岛刚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其背景就是对中日“同文同种”的想象。“因为如果觉得‘对方和我差不多’,那么一旦生气了,自然就满腹牢骚去抱怨。而如果置身于‘我们不同,彼此差异’的大前提下,当发生龃龉时则有必要相互之间更细致、更准确地去理解对方。”


实际上,中日也确实不是“同文同种”。日语中虽然有部分汉字,但是日语系统里的汉字与汉语的汉字用法相当不一样,可以说经过几千年已经内化为日语的固有组成部分,日语和中文基本上是不一样的语言系统。


而在“同种”这个问题上,野岛刚认为就更是误会了,尽管搜索网络可以看到各种日本人是中国人后裔的说法。“根据DNA实验结果表明,日本人是南洋来的,中国人是从西方来的(编者按:人种西来说),即使长得很像,但不是同种。”


所以野岛刚建议,中国人看待日本人也好,日本人看待中国人也好,应该在一开始抱持着“我们是非常不一样的两者”,这样对对方就不会有过分的期待,误解也就会逐渐减少。


已经过了需要靠“友好”定位的时代


野岛刚不太喜欢听到“中日友好”这个说法。他说自己并不是不喜欢中日关系友好本身,而是不喜欢不断强调这句话。


因为中国人、日本人在说“中日友好”这四个字的时候,似乎预设着中日已经友好了,“但我们知道,中日之间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实际上,讲这句话的出发点,其实是我们没那么友好。”


“往友好的方向发展是对的。1972年时,说‘中日友好’非常有用,有意义,但是已经过了40年,我们知道对方对我们是什么感情,中日之间有什么麻烦,很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时候我们还要靠‘友好’这样的理想词汇来定位我们的关系吗?”


野岛刚认为,现实的考量是没有友好不友好的问题,而是日本人需要中国,中国人也需要日本,说清楚了这个问题,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日本和中国的国民感情,其实没那么理想,这是一个事实。如何改变国民感情?很难,感情的部分不容易马上解决。所以我建议,不要对中日关系抱着太多的期待,我们慢慢、慢慢地、扎实地改进中日关系,不是要一两年就改变。”


“整个情况很难改变,而且之间有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还没解决,还是没办法完全成为打交道的邻居。现在日本和中国开始有很多交流,大量的日本人到中国去,中国人也有到日本去。这对中日互相交流、减小误会非常有帮助。我们尽量不要站在反日、反华,或者排日、恐华的立场上,甚至是亲日、亲中,这种词汇也要忘记,尽量知日、知华,或者是羡日、羡华,看到对方的优点和好处。这样才是理解的开始。”

上一页  [1] [2]  尾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