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日本频道北京9月7日电(记者 薛天依) 9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主办的“从‘忍者’看中国、日本和韩国——交流的历史与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日韩三国的学者集聚一堂,纷纷就日本“忍者”形象的历史发展、中国武侠文化与日本忍者文化的异同、韩国版忍者“一枝梅”等问题发表看法,以”忍者“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及亚洲文化交流的发展。
同空手道、柔道一样,忍术是由中国古武术传到日本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日本特色的武术,忍术的理论基础是源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忍者们接受忍术的训练,主要从事侦察、谍报、保镖、暗杀等活动。真正的忍者,技艺超人,擅长使用剑、钩等各种兵器与飞镖等暗器,在执行任务时不会经常以一些电影和动漫作品中呈现的黑衣蒙面的姿态出现,而是化妆成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混入人群中,以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例如乞丐、化缘僧人、卖艺人、小贩等。为了获得超越常人的毅力、耐力和战斗力,忍者们有一套残酷的训练体系,并严格遵循忍者规范,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忍者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崔世広教授在会上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论述了忍者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他说,与中国的武侠不同,忍者通常以派系组织性单位的形态出现,忍者体现出来时代表性、职业性、集团性和地域性,反映了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