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四川地震 >> 正文
赈灾凝成的中日亲善应常态化

5月18日,日本国际救援队一行二十余人到达中国四川北川地震现场——北川中学,利用国际先进的探测仪器与中国两支救援队分别挖掘废墟,救援受难学生。图为日本救援队在工作中。 中新社发 邹宪 摄




  中新网6月11日电 香港《文汇报》6月11日发表题为《赈灾凝成的中日亲善应常态化》的文章说,中日亲善关系的常态化,关键还是要看日本政府的作为。事实上,无论知华派还是右翼派,只要避免在历史问题上刺激中国,在亚太区域秉承相对平衡的外交政策,沿袭互惠共赢的战略思路,中日亲善关系就能沿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文章摘录如下:

  如果说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访问使中日政治关系春意融融,四川地震灾害则使中日关系自民间深化。患难见真情,日本给予中国震灾的奥援,不单是政府的财物援助,更有日本救援队来华后不舍昼夜的奉献精神。震灾以来,有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和港澳等五支国际救援队伍来到灾区,日本救援队对死难灾民集体默哀的情景尤让国人感怀。搜诸近段时期的因特网络,中国官方、媒体和民间对日本的表现处处充溢着感激、尊重之情,以往那种不理性的调侃、指责甚至辱骂都在舆论空间消弭殆尽。

  中日一家亲,这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开始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对中日关系的新评价。笔者以为,这是赈灾凝成的中日亲善关系,体现了世界上最相近的两个民族在灾难来临之际的大爱情怀。人们观察到,意识形态西化,经济运行发达的日本表现出比欧美国家对华赈灾更为深挚和感同身受的同情和关爱,这种惺惺相惜,只有文化的共通和地缘的接近才能形成。正因为如此,日本媒体《每日新闻》曾对西方媒体所谓“中国政府封锁灾区出入”的消息帮助中国政府辟谣(见5月17日《每日新闻》),中国民间则发出“谢谢日本的声音”,日本救援队更透露他们的专业精神源自灾区女孩的感动。总之,因为一场赈灾,中日的历史的恩怨被化解,政治的壁垒被冲破。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2020年中日青少年科技营在南京开营
继承友好传统、开创中日地方交流新局面
2020年中日青少年科技营在南京开营
中日民间团体携手抵制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
东京汉语角举行第六百次活动“让更多日本民众深入了解中国”
“小大使”互访交流为中日友好注入活力
日本东京汉语角举行第600次活动
2019“中日小大使”活动欢迎会在日举行
外交部:希望大熊猫能更好地发挥中日友好“使者”的作用
讲述中日友好往来故事
中日友好交流故事会在大阪举办
中日友好交流故事会大阪开讲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华侨华人专场离任招待会上致辞
汪洋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
王东峰许勤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一行
中日5年内将安排3万名青少年交流互访
日中友好会馆在东京举办“关于留学的对话”特别论坛
黄檗文化架构桥梁促中日民间友好交流
中日黄檗文化民间友好交流频繁
中国驻日使馆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共度小年
2019年中日友好成人仪式在北京举行
第一届中日友好交流城市青少年足球友谊赛在日举行
中日人士齐聚畅谈日中友好会馆后乐寮前世今生
中日友好“掘井人”冈崎嘉平太展在清华大学开幕
广州封埋“时光容器”纪念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