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日母女的60年情缘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2006-9-4 10:33:1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前,从日本探望女儿归来的83岁的马凤琴老人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老人的讲述,带我们走进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岁月,一位母爱比天的中国女性收养了侵略者的遗孤,从此演绎了—— 

中日母女的60年情缘(今日关注)

马凤琴、郭新华母女在日本相见。


 
  ■侵略者的女儿没杀过人,她不该死

  1945年秋,黑龙江省阿城市火车站附近一间破旧的房子里,22岁的马凤琴正给两个儿子做饭。兵荒马乱的年代,丈夫郭永胜只能靠在火车站干临时工挣点钱,全家人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傍晚,一家4口围着粥盆吃着晚饭,郭永胜的工友阎功勇抱个孩子来了。阎功勇一个月前拣了个日本人丢下的女孩,现在他老婆过不了苦日子跑了。阎功勇说:“我想把孩子送人,可人家一听她说日本话,都说是日本鬼子的后代,谁也不要。我一个大男人,还得上工,怎么带她?你们养了吧,要不她就得死。”马凤琴看着丈夫,两个人同时点了点头。马凤琴把孩子抱在了怀里:“就算她的爹妈是日本鬼子,可这个孩子没杀过人呀!她不该死!我也不让她死。”

  这个女孩嘴里说的都是日本话,也一句中国话都听不懂。关于这个日本女孩的一切,郭永胜夫妇全然不知。看着她比大儿子高半头,郭永胜说:“她比建民(大儿子)大,算是4岁吧,就叫郭新华吧。”从此这个日本女孩有了中国名字、有了中国父母,也有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马凤琴把自己的衣服拆了,给小新华做了件花衣服。小新华整天哭个不停,马凤琴借钱领她去看医生。吃了许多药,小新华的病好了,她开始跟妈妈重新学说话。当小新华第一次喊出“妈妈”时,马凤琴抱着女儿说:“妈妈会把你养大成人的。”

  郭新华7岁那年,妈妈送她上学了。妈妈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供她上学,她觉得自己有天下最好的妈妈。

  那几年,马凤琴最担心的就是小新华受到伤害。那时马凤琴是出了名的“护犊子”,每当有人骂小新华时,马凤琴就会冲出去:“以后你再说这话,我撕烂你的嘴。孩子有什么错?”几年后,没有人敢骂小新华是“日本崽子”了。

  1952年,马凤琴随丈夫来到哈尔滨,成为水泥厂的一名工人。在那以后,马凤琴又生了5个女儿,一家人生活得很苦。妹妹们都嫉妒大姐,因为新衣服总穿在大姐新华的身上。

  ■供养女上学,亲生儿子却辍学了

  小新华从小就懂事,她不知道自己是母亲收养的,有的同学说她是日本孩子,小新华就是不信,因为妈妈对自己比对弟弟妹妹都好,自己怎能不是妈妈亲生的呢!小新华从小就帮助妈妈干活,放学后忙着照看妹妹们。

  1955年,马凤琴的大儿子建民小学毕业了。马凤琴对儿子说:“你别上学了,咱家困难,供不起呀!就供你姐姐一个人上学吧。”那时郭新华已经读初中了,她得知为了让自己上学弟弟辍学了,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上学了,让弟弟上吧!”马凤琴发火了:“让谁上学是大人的事,不用你管!”这是小新华第一次看见妈妈发那么大的火。

  郭新华中学毕业后就在水泥厂参加了工作,1959年与同厂工人马军结婚。结婚后,郭新华几乎每天都回家,帮助母亲干家务。只要有钱,自己不买也要给妹妹们买上几件新衣服。

  郭新华的大弟弟郭建民于1963年当兵,可提干时政审不合格,因为他的父母收养了一个日本孩子。郭新华跑回家,跪在母亲的面前:“妈妈,我全知道了,你就是我的亲妈,是我永远的亲妈!”马凤琴抱着女儿说:“好闺女,妈妈做了件应该做的事,要是换了你,你也会那么做的。不用总记着这件事,好好过日子吧。”

  ■女儿回日本,心留在了妈妈这儿

  1985年4月,马凤琴在报上看到中日两国政府寻找日本遗孤的消息,她找到了大女儿新华:“你回去吧,我知道你舍不下妈,可日本有你的亲人呀!他们当时把你丢下是没办法,你应该回去。你有4个孩子,也应该替他们着想。妈不用你操心,你还有7个弟弟妹妹,他们会替你尽孝的。”她动员亲友和郭新华的朋友一起做女儿的工作,郭新华终于同意回日本了。

  通过两年的确认工作,1987年3月5日,郭新华和丈夫带着4个孩子去日本东京定居了。在全家几十口人的欢送家宴上,郭新华把满满的一杯酒捧到母亲面前:“妈,我就要走了,不能天天在你身边照顾你了,请原谅女儿的不孝。不过,女儿的心永远留在妈妈这儿了。”

  1987年秋,郭新华在日本东京的生活刚刚安定,就请父母去日本探亲。因为父亲郭永胜身体不好不能成行,母亲马凤琴坐上了飞往日本东京的飞机。在机场母女相见,抱在一起痛哭,就像几十年没见面了似的,其实她们才只分别了半年。

  在日本,郭新华过的是最普通的生活,生活也很艰难。可母亲来了,郭新华和丈夫,还有4个孩子,大家轮流陪老人,把马凤琴照顾得无微不至。

  1988年底,郭新华得知父亲病重,急忙从日本赶到父亲身边。那时父亲已经瘫痪在床,几个月的时间里,郭新华守在父亲的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接尿。病友得知这个女儿是从日本回来照顾父亲的,惊讶不已。

  4个月后,郭永胜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他拉着女儿郭新华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新华真是最好的女儿,我是个有福的人……”老人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1994年春,三妹郭新兰的女儿要结婚了。三妹知道新华大姐在日本生活并不富裕,就没告诉她。不料,婚礼的前一天,郭新华赶来了。原来她是在给大庆的二妹打电话时得知这一消息的:“孩子结婚,这是天大的好事,我能不回来吗?”

  今年初,马凤琴又坐上了飞往日本东京的飞机,这是她第五次去日本探望女儿了,她在女儿家住了半年多。老人告诉笔者:“我都83岁了,新华也65岁了,可新华就像个年轻人一样照顾我。我跟她说了,以后再这样伺候我,我就不去她家了。可她说不怕,我要是不去,她就来,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老人拿出了几封大女儿的来信,现摘抄其中片断:


  “……我的妈妈就是一位心像大海一样宽广、大公无私的好妈妈。

  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维持自己家的生活都很困难,而我的妈妈收养了我,我得到了第二次生命。

  让代表团给妈妈捎点东西。我再给妈妈寄点钱。好妹妹,一定给妈妈买个新电视,再给妈妈买个好点的电吹风,让妈妈的晚年过得幸福……”(王山)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9-04 第04版 )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