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日友好之根源在于民众之间

应该看到战后中日两国的关系曲曲折折。但是,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日本实行的都是以德报怨的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取日本的国民。尤其是共产党,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等,无不高度重视在中日两国民众中间,包括在大批中日青年中间培植友谊与信任。尽管他们当年的一些政策或做法,在今天可能一些人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他们当政的时代,中日两国民间的交流不仅十分活跃,而且相当广泛和深人,今天许多深刻反省日本战争罪责的老兵,恰恰就是受到了中国当年政策的积极影响,才得以根本转变观念的。

由于当时两国国民之间的感情比较融洽,影响到日本政坛,原本反共、反华的一些老政治家,也都逐渐改变了态度。那个时候也有过日本教科书问题,也发生过右翼势力公开挑衅的情况,但在当时那样一种中日友好的大氛围中,右翼的鼓噪并不能造成日本国民对中国情感的恶化。

中日关系渐趋紧张,以至促使中日两国国民互生恶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力渐强,中国部分民众中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日本右翼及一些政客高度戒备和不满。 事实上,破坏中日友好关系,恶化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进而牵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恰恰是白本右翼势力由来已久的政治意图。而我们对此如果毫无认识,就可能陷入日本右翼的圈套。

我们必须了解,无论是从世界和平民主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而言,强化对抗,鼓动与日本国民为敌的心态和做法,都不值得推崇。

对于中国人来说,根本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建设富强。大概今天还没有人会幼稚到认为中国已经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教育等各个重要方面,发展到可以和日本看齐的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应当知道今天中国需要些什么。 而要想让自己强大起来,在外交上就必须要坚持邓小平所提出的“韬光养晦”的策略。中国人应成为更有内涵的国民,不仅有自知之明,分得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而且深谋远虑,踏实苦干,不事张扬。(本文作者系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共党史专家)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2020年中日青少年科技营在南京开营
继承友好传统、开创中日地方交流新局面
2020年中日青少年科技营在南京开营
中日民间团体携手抵制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
东京汉语角举行第六百次活动“让更多日本民众深入了解中国”
“小大使”互访交流为中日友好注入活力
日本东京汉语角举行第600次活动
2019“中日小大使”活动欢迎会在日举行
外交部:希望大熊猫能更好地发挥中日友好“使者”的作用
讲述中日友好往来故事
中日友好交流故事会在大阪举办
中日友好交流故事会大阪开讲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华侨华人专场离任招待会上致辞
汪洋会见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
王东峰许勤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一行
中日5年内将安排3万名青少年交流互访
日中友好会馆在东京举办“关于留学的对话”特别论坛
黄檗文化架构桥梁促中日民间友好交流
中日黄檗文化民间友好交流频繁
中国驻日使馆与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共度小年
2019年中日友好成人仪式在北京举行
第一届中日友好交流城市青少年足球友谊赛在日举行
中日人士齐聚畅谈日中友好会馆后乐寮前世今生
中日友好“掘井人”冈崎嘉平太展在清华大学开幕
广州封埋“时光容器”纪念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