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日友好之根源在于民众之间

作者:杨奎松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6-1-4 10:08: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应该看到战后中日两国的关系曲曲折折。但是,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对日本实行的都是以德报怨的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取日本的国民。尤其是共产党,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等,无不高度重视在中日两国民众中间,包括在大批中日青年中间培植友谊与信任。尽管他们当年的一些政策或做法,在今天可能一些人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他们当政的时代,中日两国民间的交流不仅十分活跃,而且相当广泛和深人,今天许多深刻反省日本战争罪责的老兵,恰恰就是受到了中国当年政策的积极影响,才得以根本转变观念的。

由于当时两国国民之间的感情比较融洽,影响到日本政坛,原本反共、反华的一些老政治家,也都逐渐改变了态度。那个时候也有过日本教科书问题,也发生过右翼势力公开挑衅的情况,但在当时那样一种中日友好的大氛围中,右翼的鼓噪并不能造成日本国民对中国情感的恶化。

中日关系渐趋紧张,以至促使中日两国国民互生恶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力渐强,中国部分民众中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日本右翼及一些政客高度戒备和不满。 事实上,破坏中日友好关系,恶化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进而牵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恰恰是白本右翼势力由来已久的政治意图。而我们对此如果毫无认识,就可能陷入日本右翼的圈套。

我们必须了解,无论是从世界和平民主发展的大趋势,还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而言,强化对抗,鼓动与日本国民为敌的心态和做法,都不值得推崇。

对于中国人来说,根本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建设富强。大概今天还没有人会幼稚到认为中国已经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教育等各个重要方面,发展到可以和日本看齐的水平。既然如此,我们应当知道今天中国需要些什么。 而要想让自己强大起来,在外交上就必须要坚持邓小平所提出的“韬光养晦”的策略。中国人应成为更有内涵的国民,不仅有自知之明,分得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而且深谋远虑,踏实苦干,不事张扬。(本文作者系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共党史专家)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