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黑土地上的异国爱情—日本遗孤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中新网8月16日电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原田郁子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个中国男人将自己从死神边缘拉回来的那一刻。这个男人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故事还要追溯到1945年8月,当时日军开始节节败退,苏军乘胜追击。原田郁子和200名日本家属也加入到逃亡的队伍中,人群中有妇女、儿童和老人。当他们跑到黑龙江省的一片开阔的荞麦地时,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连续5天,他们一直在逃亡,大家都已精疲力竭。拂晓时,这群日本人中的“负责人”拔出手枪,宣布:“我们永远也无法回到日本了。”他号召人们集体自杀。原田郁子当时只有12岁,父亲也到国外打仗去了。孩子们排成一排,每10人一组,坐在地上。

  死亡仪式开始了,随着砰砰的枪响声,孩子一个个接连朝后倒下。轮到原田郁子时,她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子弹恰巧用完了。这时,负责人拔出剑,先刺向原田郁子的母亲,穿透了母亲抱在怀里的年幼弟弟。

  而当剑向原田郁子的脖子砍来时,她下意识地转移了视线。就在那一天,身为日本士兵的原田郁子的祖父死于战场,而她的母亲、弟弟和妹妹则死在日本人自己手里。然而,原田郁子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也许命不该绝,一位32岁的中国人恰巧路过此地,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原田郁子,她当时已不省人事。此后在这位救命恩人的悉心照料下,原田郁子完全康复,二人最终喜结连理。

  现年72岁的原田郁子在谈起丈夫时,深情地说:“许多人听完此事时认为,这简直就是童话故事。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都恨死了日本人,谁又能理解在那个年代发生这种事呢?而他为什么毅然决定将我带回家呢?我想就是因为他心地特别善良。”

  原田郁子如今住在政府为低收入者所建的居民区里。多数时间她都沉浸在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中,后者已于2004年8月去世。原田郁子的颈部至今仍留有一道20厘米长的伤疤。当丈夫海山发现她时,原田郁子已奄奄一息。海山沿着崎岖的山路背着她跑了40分钟才赶到家。他的家人和村里人当时极力反对海山这么做。但海山认为见死不救,于心何忍。

  原田郁子回忆道:“丈夫的这种想法从未动摇过。”原田郁子伤势严重,整整卧床两年。这期间海山每天一早一晚都用当地的酒精和盐水为她清洗伤口。

  原田郁子说:“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信赖的人。”在海山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原田郁子完全康复,当她16岁时,海山跟她说,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如果她愿意的话,他希望她能做自己的妻子。

  原田郁子记得当时自己泪如泉涌。泪水模糊了双眼。原田郁子让海山站在自己面前,郑重地说,“不,我不要离开你,我希望生生世世和你在一起。”

  在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山一家的生活非常艰难。海山一刻不停地在地里干活,从来没有抱怨过。1983年,根据当时一项政策,原田郁子同小女儿回到日本。两年后,海山带着其他子女也前去团聚。海山当时说:“这种感觉太好了,以后我们一家人可以永远生活在一起了。”

  然而,当孩子们熟悉了当地的环境,能讲些日语,与人沟通没有太大障碍时,他们当然不会憋闷在家中,而这时,海山多数时间都是孤独地呆在家里。他经常想起自己远在中国的家,想起那片荞麦田,想起他的兄弟姐妹。今年6月19日,原田郁子的儿孙们总计40人为她买了一块大蛋糕欢庆其72岁大寿。

  原田郁子的曾孙喜欢打棒球,并参加了7月9日举行的福冈高中棒球锦标赛。原田郁子说:“孩子们发展得都非常好。”由于她时刻都在思念着海山,所以有一天她梦见自己正同心爱的丈夫并肩在荞麦田里干活。当她醒来时,忍不住潸然泪下。

  鉴于原田郁子的战时日本人身份,如果她离开祖国,将会失去特别福利待遇。尽管如此,原田郁子仍梦想着今年夏天回到中国,回到那片她日思夜想的黑土地。(春风)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日合拍片《又见奈良》聚焦日本遗孤
    日政府拟培养会说汉语志愿者 照顾返日在华遗孤
    日本二战遗孤在北京与中方代表会面 称不忘中国父母恩情
    日本遗孤代表回中国祭拜养父母 平均年龄78岁
    日本遗孤来华感念中国父母养育恩 九十岁老人李淑兰遗憾未见到女儿
    日本遗孤代表团到哈尔滨进行寻亲感恩活动
    日本战后遗孤赴“中国养父母公墓”祭扫
    51名日本遗孤将访问中国感恩养父母 用中文练习合唱
    日本遗孤自费出回忆录:让日本人了解中国人善心
    日妇女探望抚养遗孤的中国老人
    日本遗孤的中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