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日“文化热”悄然形成

日本的爱知世博会让中国的不少城市露了脸,全国有十多个省市赴日本举办各自的“省市周”,展现中国各地的魅力,让日本民众对中华民族文化又多了一次了解的机会。中国的多个省市分别在中国馆内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介绍各地的旅游特色和风俗文化。中国的传统民乐、典雅的书画艺术作品等让人们大开眼界,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让观众流连忘返。中国馆一直人气火爆,见证了中日民间友好。日前又欣闻中日合作第一所孔子学院将在日本诞生,中华文化以全新的姿态登陆东瀛,融入普通日本人生活,可喜可贺。

中日两国作为近邻,文化方面的互通之处不少。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些就不复赘言了。8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通俗文化陆续输入中国,让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中国民众大开眼界,80年代中期,中日关系经历了蜜月期。斗转星移,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低谷,“政冷经热”这一词汇虽道出了无奈,但也让人感到些许安慰,中日经济关系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可分,“经热”使人们对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关系心存希望。

但是仅有“经热”是不够的,“经热”之后,我们还期待另一种“热”——文化热。让人高兴的是,犹如当年日本的通俗文化席卷中华大地一般,中国现代文化近年来也悄悄在日本走红。如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乐队在日本获得了巨大成功。她们曾在日本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人气飙升,让日本民众对中国民乐增进了了解,中国音乐迷剧增。中国电影也成为继韩国电影之后最受日本观众喜爱的外国影片。

2003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日本创下了40亿日元的票房纪录,2004年,《十面埋伏》在日本也获得了23亿日元的票房,两片成为近几年来亚洲电影在日本影坛的最大赢家。继“韩流”之后,“华流”风潮开始在日本造势,中国顶尖艺人胡兵是这波“华流”中的领头者,日本富士电视台将捧红韩国明星裴勇俊的方程式套用在胡兵身上,为他作宣传。胡兵还受邀担任仙台的旅游形象大使。最近更有中国青年作曲家叶敏率领的“音乐猫”女子中西乐器组合在日本闪亮登场,当即就有日本媒体记者把“音乐猫”与日本有名的“早安少女”演唱组合相提并论,而“音乐猫”的女孩们自信地认为自己比起“早安少女”更高一筹,每个人精通一样乐器,在日本大有用武之地……

这是新时期中国对日本的文化输出,它提示着中日“文化热”正悄悄形成,通俗文化的影响已是双向性的,而不是单向性的。爱知世博的中国馆、女子十二乐坊、张艺谋的电影、孔子学院等等,这些都是中日“文化热”中值得纪念的新元素,愿今后这样的元素越来越多。中日关系中“以民促官、官民并举”是个理想的选择,在“政冷”持续不升温的情况下,中日之间更应该加强民间往来和文化交流,并以此促进双方政治上的和解,实现互利双赢。如果说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日的文化联系更是源远流长,前途光明。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中日学者聚焦半个世纪以来的“紧密合作”
    中国福建黄檗山万福寺致贺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开山360周年
    中日大学生“云对话” 探讨两国青年婚姻观
    中日合拍片《又见奈良》聚焦日本遗孤
    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将于“十四五”开建
    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将于“十四五”开建
    青春接力、共续友谊 中日大学生接力问答活动在线举行
    北京打造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 将建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示范站
    中日官方举行视频会议 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合作
    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挂牌成立 聚焦文化创意产业
    “中日隔海望,毗鄰知己共礼尚” 北京月坛中学校友向日本友校捐赠爱心口罩
    中日创意设计学术交流季在津京两地举行
    第一届中日青少年校园足球高峰论坛在东京举行
    “北京之夜”璀璨东京
    中日陶瓷文化交流暨名家精品展在东京举行
    中日专家聚焦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
    中日共同制作《印象长崎》摄影集捐赠仪式在长崎举行
    第21届中日住宅建筑交流会在重庆开幕
    保护“母亲湖”——中日专家共商水资源科研国际合作
    中日专家举行研讨为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建言献策
    中日养老服务业合作论坛举行
    《中日黄檗山志五本合刊》出版 共述两国黄檗文化历史渊源
    中日集成电路产业交流会在日举办 共同推广“中国芯”
    “感知北京”精彩亮相日本东京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