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朱鹮成为中日友好“新使者”——贯通中日友好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中国朱鹮成为中日友好“新使者”

新华社日本佐渡10月17日电 当地时间17日17时12分,中国朱鹮“楼楼”和“关关”乘坐的直升机缓缓降落在日本新潟县佐渡机场。随后,“楼楼”和“关关”被运送到佐渡朱鹮保护中心。这是中国自2007年以来时隔11年再度向日本提供朱鹮。


对两只朱鹮进行初步身体检查后,佐渡朱鹮保护中心的兽医金子良则博士说,“楼楼”和“关关”很健康,朱鹮已经成为日中友好交流的桥梁,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我们会好好照顾它们,请你们放心。”


佐渡朱鹮保护中心所长长谷川修治说,为了让两只朱鹮快速适应当地环境,保护中心已做好各项准备。怕它们吃不习惯日本食物,保护中心还准备了从中国进口的泥鳅,这也是“楼楼”和“关关”抵达日本后第一顿“美味”。


长谷川修治还说,他们近期会进一步检查两只朱鹮身体状况,观察它们的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如何饲养。如果状态良好,希望它们尽快繁育。引进“楼楼”和“关关”对改善日本朱鹮种群、增强遗传多样性意义重大。


“楼楼”和“关关”将在保护中心适应一周并接受检疫,之后将搬至佐渡岛朱鹮森林公园。


在佐渡岛朱鹮森林公园担任专职讲解员的品川三郎对这两只中国朱鹮的到来充满期待。“真的太好了!很感谢中国再次给日本的朱鹮送来兄弟姊妹,这样我们又可以获得新的DNA,进行新的人工繁殖,朱鹮会越来越多。”


朱鹮已经成为佐渡岛的名片。在朱鹮森林公园里,在佐渡岛的稻田里,人们常能看到野生朱鹮的美丽身影。如果不是因为来自中国的朱鹮,日本早在上世纪就要彻底与野生朱鹮告别了。


据日本环境省佐渡自然保护官事务所官员佐藤知生介绍,朱鹮在江户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日本境内,但由于滥捕、地区开发和农药滥用,朱鹮一度濒临灭绝。2003年,日本本地朱鹮最后一只幸存者“阿金”老死,标志着日本血统朱鹮灭绝。


佐藤知生说,日中两国的朱鹮保护合作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方先后向日方提供5只朱鹮,帮助日方重新建立朱鹮种群,日本通过官方和民间保护项目支持中国朱鹮栖息地保护工作。目前,在日本繁殖出生的朱鹮全部是中国朱鹮的后代。日本全境约有550只朱鹮,其中372只为野外自然繁殖的预测数量,主要栖息在佐渡岛。


朱鹮是佐渡振兴地方经济的法宝。以“朱鹮”命名的清酒、牛奶等产品多种多样,朱鹮造型的纪念品、毛绒玩具也颇受欢迎。佐渡大米也因朱鹮受益。朱鹮常在田间活动,为避免农药影响朱鹮生存,佐渡岛农户种植水稻时尝试不使用或尽量少用农药。佐渡从2008年起实施“与朱鹮共生的家乡米”认证制度,获得认证的大米受到日本各地消费者欢迎,逐渐跻身日本高级大米行列。


佐渡的游客大多为朱鹮而来。供职于当地观光部门的祝雅之说,佐渡岛人口只有5.5万,但每年约有20万人前往朱鹮森林公园,他们想在这里看朱鹮自由飞翔的样子。


在佐渡,与朱鹮不期而遇,是一种幸运。正如品川三郎所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就像魔法一般,当你看见朱鹮到你身旁觅食时,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神户市将熊猫“旦旦”制成标本返还中国
日本和歌山白浜4只大熊猫即将归还中国,民众热情高涨
28家日本企业养老“黑科技”亮相中国养老博览会
2025大阪世博会举办“无锡日”活动
在大阪世博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山西文化年”日本采风活动大同启幕
东极渔民救英俘纪念碑揭幕:83年情谊铭刻心间
日本和歌山县警方向旅日大熊猫颁发感谢状
日本民间代表:户山人骨或为731部队罪行新证
东京青年访华团亲历中国发展脉动
东京青年访华 深切感受中国脉动与变迁
中日环保合作论坛在京都召开,聚焦碳中和与海洋保护
中国馆海南活动周将于本月下旬亮相大阪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河北活动周将拉开帷幕
“书林翰墨传友谊”中日书法交流会亮相大阪世博会
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联合举办“中日历史对话”论坛
中日友好协会推出“和平使者”青年志愿者计划
青岛与长崎签署新一轮友好城市协议,新增教育和养老交流项目
上海博物馆举办“墨韵中日”书法艺术展,展出50位中日书法家作品
中日友好协会与东京大学联合启动“中日青年桥梁”学生交流项目
中日饮食文化展在东京举办,展示两国美食魅力
日本拉面连锁品牌在中国扩张,深化中日美食合作
中日联合推出“丝绸之路”主题日式融合餐厅
日本料理培训项目落户上海,助力中日厨师交流
2025年中日美食节将在北京开幕,促进饮食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