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日本遣唐使唯一墓志藏于西大博物馆 见证中日缔结友好世代佳话

作者:张莹  来源:西安新闻网   更新:2018-7-18 16:46:5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西安新闻网讯 公元717年,19岁的井真成作为第9批日本遣唐使与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玄昉同时来到长安访问,可这位青年才俊终究没能回归故土日本。36岁因病逝世,永远留在了中国长安。唐玄宗追封他为“尚衣奉御”,将其葬于长安万年县,留下的一块墓志,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块遣唐使墓志。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这块见证着千余年前中日友好往来的墓志,近日经过西北大学博物馆重新布置与完善面向公众展出,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这段承载中日友好关系的历史佳话。


在西北大学博物馆,记者见到的两块“井真成”墓志,一黑一白。覆斗状黑色青石质地墓志边长37厘米,题为“赠尚衣奉御府君墓志之铭”篆文。汉白玉质地墓志为正方形,边长39.5厘米,题为“赠尚衣奉御井公墓志文并序”,楷书碑文共171字,有出土前被钝器破坏的痕迹。墓志字迹清晰可辨,仅有个别文字略有残缺。墓志全文为: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聘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於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即以其年二月四日,窆於万年县滻水东原,礼也。呜呼!素车晓引,丹旐行哀;嗟远人兮颓暮日,指穷郊兮悲夜台。其辞曰:“寿乃天常,哀兹远方;形既埋於异土,魂庶归於故乡。”


西北大学文物研究鉴定专家贾麦明告诉记者,这块墓志上的“日本”二字,是世界各地现存金石等文物中最早出现国号日本的实物资料。“国号日本”及“开元廿二年(公元734年)”的记载,将现存最早关于“日本”的文字记载746年提前了十多年。在井真成这块墓志面世之前,人们只知第9批遣唐使中的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玄昉这些知名人物,对井真成一无所知。这是因为他在遣唐使中级别较低,遣唐使分为大使、副使、录事、判官四个级别,井真成属于判官一职。他虽然地位官职较低,但他对口单位却在尚衣局,属于宫中管理皇帝衣冠起居的官员,所以在皇帝身边做事。井真成逝世时,唐玄宗非常哀伤,追封他为从五品尚衣奉御,令官府出资为他办理后事,葬于万年县浐河之东的土地上,面朝东方的家乡日本,寓意他能形既埋于异土,魂庶归于故乡。


从公元630年到895年,日本向长安派出了19批遣唐使,实际成行16批,遣唐使团的规模从初期约一二百人一两艘船,到中后期增加到五百余人,四艘船,838年的第18批遣唐使达651人。第9批遣唐使中的阿倍仲麻吕成为中日友谊的符号与象征,而吉备真备在回国后,为创立日本文字做出了极大贡献。玄昉不仅在唐考中进士,做三品官,回国后还在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井真成虽然之前从未在史料中出现过,但其墓志的出土,让后人从中了解到这位一千多年前曾在长安生活工作的遣唐使点滴,让这段珍贵历史重新浮现于眼前。


贾麦明告诉记者,这块墓志2004年出土于西安东郊一个工地,当时他将这块墓志收到西大博物馆时,这块墓志品相不佳,体积小,十分不起眼。简单清理之后发现上面有清晰的“开元”和“日本”字样,他后来发现这块不起眼的石头,竟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块日本遣唐使墓志,对于研究日本遣唐使和日本国名的来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墓志铭仅有的171字,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是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千多年前遣唐使制度实行的实物佐证。


这块墓志还曾几次赴日本展出,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朝日新闻》头版曾以整版篇幅报道这块墓志的意义。2005年8月24日,日本天皇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参观了在此展出的墓志。2009年5月,陕西省文物部门向井真成的故乡日本大阪府藤井寺市赠送了井真成墓志复制品,被日本奉为国宝级文物。这块墓志的相关资料,也已被写进日本历史教科书,让日本更多下一代了解到这段珍贵的历史,了解中日两国先祖们,在千多年前为文化交流及传播做出的伟大贡献。


西安晚报记者 职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企业家组团到神州云海参观

    印刷发行人民日报38年 秋冈家荣

    中日青年齐聚东京探讨中日两国

    中日大学生一同参加2018年成人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携新编舞剧《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