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中国养母李淑兰:我想再见日本“女儿”一面

中新社哈尔滨10月2日电 题:中国养母李淑兰:我想再见日本“女儿”一面


10月的清晨,秋高气爽。吃完早饭的李淑兰来到院子里锻炼身体,看着院子里的孩子们骑脚踏车、做游戏。“我姑娘小时候最喜欢在这儿跳绳。”这位90岁老人口中的“姑娘”是指日本养女池边顺子。


李淑兰住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长椿街,是日本遗孤的中国养母。一直让老人念念不忘的池边顺子已回日本生活36年了。顺子身体不好,成为老人的最大牵挂。


中日两国民间团体2日在中国哈尔滨与日本东京同时召开关于中国养父母与日本遗孤问题的研讨会。李淑兰蹒跚而来,当她得知在日本的养女因生病无法参加东京的研讨会后十分担心,并为女儿录下一段视频,委托日中友好之会将视频送给女儿。


1945年日本战败后,大量日侨、日俘在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帮助下返回日本,大量日本儿童被抛弃。在战后极为艰难的历史条件下,饱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收养了4000余名日本战争孤儿,以父母之恩,善待敌人之子。


“5岁的孩子,眼神里充满排斥和恐惧,怎能忍心将她抛下?”就这样,年仅20岁的李淑兰拿着一张写有孩子生日和住址的“托孤信”,收养了池边顺子。在中国家庭长大的顺子从此多了一个中文姓名——田丽华。


1950年,李淑兰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对长女,她仍是一如既往地呵护。“顺子从小身体就不好,患有癫痫、膀胱炎。那时我们省吃俭用,攒下钱来给她看病。”李淑兰回忆说。


在黑龙江出生、长大的顺子,也在黑龙江结婚、生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一些日本遗孤相继被日本政府接收回国,李淑兰也同意顺子回国与亲人团聚。


“从5岁盼到41岁,硬要顺子说不想亲妈,那是假话。”李淑兰擦擦眼睛,说:“顺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在家里是最听话懂事的孩子。看到顺子那么高兴,我当时心里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


1981年,池边顺子带着五个孩子回日本寻亲,但这份特殊的情缘未断。


“从大姑回日本到现在,有两次来中国看望奶奶。”李淑兰的孙女董嘉怡告诉记者:“每次大姑回来,奶奶都格外高兴,提前准备大姑爱吃的饭菜,同大姑有说不完的话。”


“前几年,因为顺子身体不好加上搬家,我们曾一度失去联系。”李淑兰接过话茬说,2015年,由于担心顺子的身体,这位高龄老人不顾孩子们反对,到日本寻找女儿。终于,在中日两国民间团体的帮助下,李淑兰看到了病床上的顺子。“孩儿是娘的心头肉,看见她的那一刻,我哭了,她也哭了。”


如今,年逾九旬的李淑兰在儿子的照顾下安享晚年,了解她心病的子女与老人在一起时,一般不会提到日本的亲人。“奶奶患有高血压,提起大姑会引起她的思念。”董嘉怡说。


71年弹指一挥间。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们诠释了战争史上空前的大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纷纷离开人世。生活在哈尔滨的中国养父母如今只剩李淑兰一人。


“我想再见日本女儿一面!”李淑兰说:“我老了,她也不年轻了。我想她,我想趁我还能动的时候再去看看她,也许那将是我们最后的见面了!”(完)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进博会四年铁粉 北海道食品走向中国各地
富士胶片(中国)总裁田中健一:深耕中国市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中日诗歌爱好者“云上”以诗会友共话友谊
13年前,迎娶日本市长女儿的河南农村小伙,如今怎样了?
几十万日本女孩涌入中国,她们表面上是来旅游,如今真实目的揭开
“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在华日本人:是什么让我们选择留在了中国
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访日本藏文化研究专家田中公明
中日高层次科学家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福原爱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巡礼世界茶文化”在线交流活动
鸠山由纪夫对话程永华:中共百年伟大历程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高评价
第二季“日资企业福建行”系列活动举办
“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辽宁省对日民间交流大会”在沈阳召开
为滋贺“代言”的日本公务员荻野大:新时代日中人文交流应“从心开始”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办“疫情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线上研讨会
40名中日青少年共同参与“中日学生津城友好行”活动
第2届全日本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暨第20届“汉语桥”日本赛区决赛在线上举行
“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参访早稻田大学
南昌日本经济交流会举行 共话“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
“云端”相聚谋发展 中日陶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再传喜讯!旅日大熊猫“真真”诞下双胞胎
旅日大熊猫“永明”喜获父亲节礼物 已有16个“孩子”
“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云赠”日本大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