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合作 >> 正文

中日经贸合作有利双方经济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网   更新:2014-9-30 8:22:0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中日经贸合作有利双方经济发展


中日经济关系在双边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过去即使在两国政治关系陷入低谷之际,由于经济相互依赖,经济往来并未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中日两国已经是经济上互有需要、利益共享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日关系经过建交之后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2年复交时,中日间贸易额仅有10亿美元,人员往来只有1万人次。到了2011年,两国贸易额高达3429亿美元,增长了340倍。2012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终结,中日两国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的外部坏境的背景下,双边贸易仍然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中日经贸关系的长足发展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也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一、中国需求对日本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多年来,中日贸易持续上升,连创新高,2011年中日贸易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日本对华贸易和对华出口将分别占日本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的19.7%和20.6%。这一态势到2012年发生变化,当年中日贸易同比下降3.3%, 2013年中日贸易额同比再次下降6.5%,为连续两年出现下滑。使日本在中国的贸易排名为第五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下降的原因故然有中国内需下滑和日元贬值的影响,在中日两国政治僵局背景下,经济关系受到冲击。


中国游客对日本商品需求、对日本经济拉动作用也引人注目。据日本政府观光局2012年2月25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中国两岸三地的访日人数高达25.4万人,占全体访日外国游客的43.7%。中国游客的很大特点是购物“疯狂”。据日本 国家旅游部门有人统计称,中国赴日游客平均每人消费16万日元(约合14000元人民币),已位居日本“重要旅游推广国家”之首。其他国家游客人均在日消费8万日元,中国游客的消费额是其他国家游客的两倍左右。照此计算,一年中国游客约在日本购物达42.7亿元人民币,折合日元约为650亿日元。


未来中国市场对日本仍然重要。自上世纪90年代始,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出口是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虽然欧美市场是影响日本经济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对日本经济而言,中国因素早已不可忽视。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对象国。据日本财务省统计,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由于日本国内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等问题难有根本性改善,经济上对海外的依赖仍然不会减少。因而,日本权威机构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有专家指出,到2026年,日本对华贸易可望升至35%。届时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野村证券有研究报告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每回落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日本经济增速放缓0.5个百分点,进而可能令日本大型非金融企业的经常性利润减少4%左右。



二、日本对华投资对双方经济发展有利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经济中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在很多方面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还有很大距离。为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还需要未来投资,尤其是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也有相当深厚的合作基础。日本继续对华投资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景气复苏。


首先,中国市场业已成为跨国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地。2010年一季度,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获得税前利润7.03亿欧元,其中2.86亿欧元来自中国,约占大众集团全部税前利润的40%。为此,大众汽车在2011年至2013年,在华继续追加投资16亿欧元。日本丰田公司作为世界汽车产量第一的汽车制造商,2008财年亏损44亿美元,但丰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2008年的利润约在10亿美元左右。2009财年本田汽车净利润为31.8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净利润达到28.6亿美元,约占全部利润的90%。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的跨国车企把亚太区总部设在中国。有研究表明,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


第二,从发展趋势看,投资中国仍然有利可图。去年以来,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出现明显改观迹象。但由于日本国内需求难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出口与海外投资在未来日本经济增长战略中仍将是主要支柱。目前,日本对华企业正处于转型期,投资活动逐渐从简单装配产品的制造业转向消费品生产行业与服务行业。随着中国消费者日渐富裕,有更多资金用于消费,日本也希望可以将商品与服务销售到中国市场。因此,强劲的中国经济可以为日本企业提供一个强劲的市场,为日本带来出口与投资机会,有助于日本自身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近年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劳动力成本正在攀升,而其人口规模预计也出现缩水,这些趋势导致投资环境欠佳。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地区失衡的状况,东西部地区、南北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目前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正是为解决这一不平衡状况提出的战略思路之一,相信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会给包括日资在内的外资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第三,迄今为止,尽管中日两国由于领土纷争经历政治关系紧张,但日本在华投资并没有出现大幅减缓。而且,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日本将会需要通过中国来促进本国私营部门的发展。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对日本公司长期商业发展来说,中国是第二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而日本开发银行的一项调查则显示超过70%的日本大型制造企业不打算减缓在华投资的步伐。日本财务省近来一项统计也表明,目前,日本公司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速度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年均投资基本维持在100亿美元的水平。


三、锁定中日经济关系生命周期,且行且珍惜


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中日两国各自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活力迸发的青年期,那么80年代末期的泡沫经济时期属于日本的壮年期,90年代之初,日本之老气便已端倪可察,进入新世纪后,其老迈龙钟之态完全暴露无遗。中国的人均GDP在2011年超过5000美元,若不考虑价格因素,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水平,可见中国经济扩张的空间与潜力还很大。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中国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第一的成就,但依然处于增长活力强劲的青年期。中国还具有一个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重要经济增长推动因素——城镇化。将给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一般认为,城市化进程分为10%以下的准备阶段,30%以下的初始阶段,70%以下的加速阶段和之后的平稳阶段。据此,美、日与法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世纪60年代超过70%,在十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只有印度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少需要24年才能达到70%。也就是说,至少在2035年之前,中国城镇化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发展的动力。仅从城镇化角度,就能窥见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向好的动力来源,这是任何发达国家都不可能具有的潜力。(姜跃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