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 中日传统对比

原标题:《“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 中日传统对比



《“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


一衣带水,同文同种,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长期以来,一谈起日本,中国人会不自觉地这样看,这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甚至僵化的印象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否认,中国文化对日本曾产生深刻影响,但日本通过消化、吸收、改造,已将其转化为日本文化,虽然表面看相似,名目上甚至相同,但内涵已有很大不同,不正视这个差异,就会给我们认识日本带来巨大偏差和误会。


李卓的《“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一书认为,日本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但历史上日本人无论怎样吸收外来文化,都不曾动摇日本文化的根基,日本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日本是基督教国家,同理,我们也不能认为日本就是儒教国家。日本是既不属于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也不属于儒家文化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事实上,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早就表现出来了。只有客观地看待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才能去掉表象看本质,了解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差异。


作者认为,应正视古代中华制度文明在日本的落败,大化改新后在隋唐制度的影响下日本进入古代国家繁荣发展时期,但外来的制度在日本社会从一开始就“水土不服”,日本“脱亚”实际上在平安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日本与中国明显的不同,是从未建立起中国那样的平民社会。日本自古就有贵族传统,由于贵族势力强大,科举制度在日本仅是昙花一现,离开科举制度来谈中国与日本古代社会的相同或者相似,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贵族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进入幕府时代便逐渐衰落,但掌权的武士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彻底的剥夺,这种“贵族现象”是值得探讨的日本社会特征。


本书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日本家制度的特色与功能。中日两国虽同是以家为社会组织基础的国家,但通过社会史的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中日两国的家在家的结构与家的功能、家的伦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体系与道德准则也相去甚远。日本的家与家伦理有着不平等、亲情淡漠等缺陷,但是在客观效果上看,又存在着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 [2] [下一页]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来自北京的他,让日本患者了解中国针灸的了不起
日本四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向当地捐口罩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华侨华人专场离任招待会上致辞
日本东京“小中华街”正在增加 当地中日居民寻求共存发展
北京大学校友书法篆刻展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行
学习中文的日本人越来越多 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
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
中日民间交流:在日本教中文的经历
里景瑞会见日本常驻大连领事办公室新任首席代表
中国名僧隐元家乡福清代表团访日本宇治市
一位中学老师在日本办了场矿彩画展
日本科学协会会长:将进一步推进中日青年交流
“闯关东”的日本平民  与4000名二战遗孤
日本大学京剧练习课 学生亲近中国文化
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新成果《文化、文学与中日关系》出版
中国大学生代表团对日本进行访问
融入日本主流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卢湾区与日本社会福祉法人签订友好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