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长崎大学环境科学部访问团于9月5日前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访问,双方在友好的氛围中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长崎大学环境科学部于1997年成立,是日本国立大学中第一个打破文理界限的跨领域研究机构。此行访问团成员由连清吉、增田研、河本和明、木原诚治四位先生组成,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哲学、日本汉学、文化人类学、环境治理与大气污染。文学所所长叶辛、研究员蒯大申、研究员蔡丰明,博士李艳丽、毕旭玲等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议。
双方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城市文化学术研究的理论,其次从文学、都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研究现状与将来的课题。
蔡丰明研究员首先提出,上海与长崎是友好城市,应当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他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与日本学者交流,在乡村民俗调查、仪式宗教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他指出,尤其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研究方面,日本拥有很多先行研究,都将成为上海的重要借鉴,但上海依旧要突出中国人的研究特色。
蒯大申研究员主要向日本学者介绍了社科院文学所的重点学科——城市文化研究的情况,从城市文化理论研究、城市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城市文化史、城市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把握国际大都市文化研究的需求。
长崎大学学者则介绍了近年来日本长崎学术界所进行的 “长崎学”研究的情况。“长崎学”正在成为当地一门独特的学问,包括长崎的7所大学、2个博物馆在内,都有学者从事该项研究。尤其在长崎大学内。值得一提的是,长崎大学图书馆收藏了自江户时代以来的重要照片资料,并在网络上公开提供。如何把长崎的历史文化作一个全面的整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今年长崎市已经开展了“走的路”活动,甚至连小学生都参与进来,市民通过做实事真正地认识长崎的地方文化遗产。
双方还就一些有关都市文化研究理论、都市文化环境(包括文化生态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叶辛所长指出,上海与长崎具有相似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处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周围有16个城市,加上中国沿海的14个开放城市,这几乎可以代表整个中国的开放形态。上海的历史文化研究在较早时期就已经开始,例如,《上海史》和《老上海》等书籍的出版,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潮。其实,就中国本身城市来说,各种城市文化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性,沿海或内陆的城市之间,实际上都需要经过对比差异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此交流基础上,双方提出中日都市比较研究的可能性。此外,双方还就今后持续发展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而举办学术研讨会、互派研究员访问等合作项目达成了一些初步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