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7月17日,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事实上,每年的这一天,这个紧邻海岸的日本小城都会奏响雄壮有力的中国国歌。这一特殊传统,为的是纪念中日友好的使者———音乐家聂耳。
4个“耳朵”组成纪念碑
从东京沿东海道新干线向神奈川县方向前进50公里,就是风景秀丽的藤泽市湘南海滨。在这里,面对大海,沙滩与绿草之间,有一组以白色为基调的雕塑建筑,纪念着一位73年前遇难于此的中国年轻音乐家,这就是聂耳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占地并不大,但显得十分庄重。入口处是一座黑色花岗岩打磨成的“缘起碑”,正面是郭沫若手书“聂耳终焉之地”几个大字,左侧立着介绍聂耳生平的碑文。碑文由日本著名戏剧家秋田雨雀撰写。广场正中有一块仰放的花岗岩纪念碑,是由聂耳的友人、建筑家山口文象设计的。这块方形石板中间有三块平行横列的条状凸起,高低不等,石板边缘刻有四个长方形。初看似乎不明其意,再看方知这分明是个抽象的“耳”字!日本友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边缘的四个长方形意味着“四个耳朵”, 因为日语里“聂”写作“聶”,四个耳朵即聂耳的名字。中间的三条凸起更代表着音阶,象征聂耳和音乐的关系。石板的西侧矗立着一面石墙,上面雕刻着聂耳的头像和手迹。大概是为了防止损坏,还被特别罩上了透明薄膜。每逢聂耳逝世纪念日,当地的日中友好协会便会来此举办“碑前祭”。《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他们集体演奏的。
纪念广场的设立一波三折
说起来,《义勇军进行曲》的谱曲工作还是在日本完成的。1935年3月,在国内因参加左翼运动遭到迫害的聂耳,到日本投奔友人,并准备继续前往苏联游学。5月,聂耳就是在藤泽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最终定稿。不幸的是,7月17日,他在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值得一提的是,聂耳纪念广场的设立可谓一波三折。1950年,藤泽市民从英文版《人民中国》上看到了关于新中国国歌以及聂耳的报道,此后,中国国歌在日本定稿、曲作者逝世于藤泽的故事在日本广为流传。同年11月,“聂耳纪念之夜”在藤泽市举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日本奏响。
聂耳纪念碑最早建成于1954年,可惜几年后被一场洪水卷走。之后,纪念碑的残体被放置在海岸附近的松林中,直到1965年才被修复重建,后来又被扩建为纪念广场。在各处的聂耳雕像中,位于此地的铜像被认为“与聂耳最神似”。原来其他的铜像都是根据聂耳的5张现存照片制作的,唯有这一座是以聂耳的兄长聂叙伦为模特雕塑的。与聂耳神似,其实是因为他们兄弟长相十分相近的原因。
“耳朵先生”牵起中日情
日本友人告诉记者,由于聂耳听觉非常灵敏,求学上海时就有过“耳朵先生”的绰号。在日本,许多人仍然亲切地称呼他为“耳朵先生”。对于聂耳的早逝,藤泽有一种迷信说法,认为聂耳的“聂”字与日文中的“溺”字发音相同,实际上,对目击者的采访及文献记录都显示,聂耳的死应该属于意外。
聂耳逝世后,遗骨被送回其故乡昆明,而藤泽市民建碑、护碑的行动也深深打动了昆明人民,藤泽与昆明因此结为友好城市。前藤泽市市长叶山峻曾感慨道:“日本与外国建立的姐妹城市超过400对,但因为一个人而缔结友好关系的却不多见。”倘若聂耳九泉有知,也会感到欣慰吧。
环球时报 2008年7月21日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