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民间交流 >> 正文
中国少年寄宿日本家庭

新华社记者叶佳

    
7月中旬,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县已是一派盛夏的光景,傍晚7点夜幕仍未降临。在绿油油的水稻田边,一个铺满绿草坪的小院里,村上哲哉夫妇正在跟孩子们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户外烧烤。

    4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分坐在餐桌两旁,一样的T恤短裤打扮,一样的白毛巾挂在脖子上。乍一看,你会以为这4个男孩都是村上夫妇的孩子。但仔细一听,其中两个嘴里说的却是英语。原来,他们是从中国远道而来,为体验日本普通家庭生活在这里寄宿两天。

    杨芸皓和邱傲卓是天津四中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与其他38个小伙伴一道,应日本京瓷公司之邀对日本进行为期9天的访问。寄宿日本家庭是此次行程最后,也是最令他们期待的一项内容。

    在自家小院里烧烤,对于两个来自中国大城市的孩子来说,既新奇又令人激动。他们说,这是在日本吃到的最好吃的一顿晚餐。两个日本小伙伴用连不成句的英语招呼他们,倒水、夹菜,忙得不亦乐乎。在自己家里接待外国小朋友,对村上智洋和祐一兄弟来说也是人生头一遭。

    村上哲哉告诉记者,他在京瓷公司从事电子零部件的开发工作,公司在上海等地也有工厂,平时与中国有不少接触,因此他对中国感觉很亲切。他说,他的孩子没出过国,以这种形式接触外国人,体会外国与日本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所以,当公司招募接待中国少年的家庭时,他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和生活习惯也有一些差异,孩子们一开始多少有些拘谨。但他们毕竟是同龄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很多信息。当被问到自己所知道的日本人名字时,杨芸皓脱口而出的是漫画家岸本齐史和他的作品《火影忍者》。而谈起第二天的活动安排,杨芸皓说自己的爱好是钓鱼,这立即得到另外3位小朋友的一致响应,当下决定第二天一起去海边钓鱼。

    谈到此行对日本的印象,杨芸皓略带夸张地说,日本的自然环境太好了,空气“特别新鲜”,天空“特别蓝”,日本人也很有礼貌,守纪律。邱傲卓则告诉记者,日本与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以前在地理课上得到的印象是,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但来了一看,觉得人并不是那么多,而且家家都有自己的一栋小楼和小院子。两位天津孩子还慷慨承诺,欢迎村上一家到天津做客,到时候由他们做主人,带日本小朋友去吃“狗不理”包子。

    孩子单纯的话语让人忍俊不禁,但这恰恰说明他们在接触日本社会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日本,形成了自己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印象和理解。这也正是中日友好交流的意义所在。

    9天的旅程,京都、东京和鹿儿岛3个城市,丰富多彩的参观交流和寄宿活动,在40个中国孩子心中撒下了友谊的种子。21日,这些来自北京和天津10所中小学的少年将踏上归途。他们带走的除了日本特产,一定还有关于在日本的一点一滴的记忆,更有寄宿家庭对他们热情款待的情谊。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伴随他们一生。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2008第二批中国青年代表团抵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