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正文
学者认为:日本稻作民来源于中国的吴越地区

日本的弥生时代(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至公元后二百至三百年间,相当于中国从战国末期到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便是稻作文化的传入。日本学界一般认为这批数量众多的稻作民来源于朝鲜半岛。

    但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健人认为,当时的朝鲜半岛不具备给日本列岛提供这批稻作民的可能性,这批稻作民的真正来源是中国的吴越地区。

    这位教授主要从航海条件、社会动因、地理意识、人种特征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地域分布特点等方面对此做了分析。他说,中国大陆具有给予日本列岛弥生前期的稻作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上以决定性影响的可能性。

    根据中国的史书记载,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水上航运已经很发达,不仅能够制造出三十吨的大船,而且有了指南针和一些天文知识;处于连年征战时期的中国,政权频频更替,百姓生灵涂炭,致使很多人逃向国外。另外,中国民众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具有关于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地区的一定知识。金健人说,这都使中国稻作文化传入日本成为可能。

    他说,中国的主要稻作区分布在南方,尤其是集中于吴越地区。假如以地处长江下流吴越地区中心位置——上海为圆心,其稻作文化扩散的半径恰好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诸岛和台湾,这与目前所知的四千至三千年前的史前稻作遗址分布地域相对,也恰好与日本绳文时代与弥生时代过渡期的稻作工具棗石庖丁的散布地域相对应,它们恰好散布在长江下游地区、辽东半岛南端、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和日本的九州地区。

    此外,日本岩手县的紫波町西田遗址中发现的具有中国江南特征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其时间恰好在弥生时代前一个时期的晚期。在浙江境内发现的五十个左右的支石墓,其型号与制作与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列岛西部的基本相同,而与中国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很不相同。

    金健人指出:“这证明早在弥生时代之前,中国大陆的稻作民就从长江口一批一批的漂向遥远的不返之地,从这些漂着地都处于东亚地中海沿岸以及其稻作史的共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来源——中国吴越地区”。

    他还认为,当时的朝鲜半岛不具备给日本列岛提供这批稻作民的可能性。首先是当时与日本人口数量相当的朝鲜半岛不可能向日本提供数量众多的移民,其次是那时的日本列岛一开始出现的就是相当高度发达形态的稻作文化,而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朝鲜半岛的稻谷遗存的遗址发现,当时的朝鲜半岛是处于与日本稻作文化基本同时的稻作文化,不可能向日本列岛输入如此高度发达形态的稻作文化。

    他说,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尽管看起来距离最为接近,但对马海峡历来就像个天然国界。只有对马、壹岐岛屿的所谓的海人才能凭借丰富的经验作横断往来。而且,研究已表明,对马和壹岐岛屿的稻作还是从日本北部九州传过去的。

    此外,驱使成千上万人离乡背井远走他乡需要有巨大的社会动因。而根据韩国历史和中国的《后汉书》记载,当时的朝鲜半岛已接纳了许多中国秦代避难者,不可能同时又有那么多的逃难者避居到日本列岛去。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进博会四年铁粉 北海道食品走向中国各地
富士胶片(中国)总裁田中健一:深耕中国市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
中日诗歌爱好者“云上”以诗会友共话友谊
13年前,迎娶日本市长女儿的河南农村小伙,如今怎样了?
几十万日本女孩涌入中国,她们表面上是来旅游,如今真实目的揭开
“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在东京开幕
在华日本人:是什么让我们选择留在了中国
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实现了质的飞跃——访日本藏文化研究专家田中公明
中日高层次科学家研讨交流活动举办
福原爱在日本名古屋参加“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举办“巡礼世界茶文化”在线交流活动
鸠山由纪夫对话程永华:中共百年伟大历程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高评价
第二季“日资企业福建行”系列活动举办
“辽宁省中日友好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辽宁省对日民间交流大会”在沈阳召开
为滋贺“代言”的日本公务员荻野大:新时代日中人文交流应“从心开始”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办“疫情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线上研讨会
40名中日青少年共同参与“中日学生津城友好行”活动
第2届全日本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暨第20届“汉语桥”日本赛区决赛在线上举行
“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成就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参访早稻田大学
南昌日本经济交流会举行 共话“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
“云端”相聚谋发展 中日陶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再传喜讯!旅日大熊猫“真真”诞下双胞胎
旅日大熊猫“永明”喜获父亲节礼物 已有16个“孩子”
“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云赠”日本大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