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陈建军)昨天上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受邀在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以“日中关系: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高原明生认为,日本和中国之间误会太多了,例如“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好感一直在淡化”、“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恶化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停滞,因为他们妒忌中国的崛起”、“日本和中国都有愤青,青年当中对对方没有好感的人最多”,这些都是不对的。另外,中日两国民众在对对方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认知、以及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原因等方面,也都存在误会或误解。而两国民众的主要信息来源都来自于电视和报纸等主流媒体,这就说明这些主流媒体没有将那些涉及中日关系的内容全面和客观地进行报道,因此今后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高原明生说,误会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日本民众认为“习近平一直对日本强硬”,但是习总书记于去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曾讲话称“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 高原明生表示,习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对中日关系来说,是一段非常积极的话,但是日本主要媒体没有报道出来,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高原明生最后总结说,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因此希望把今年的主旋律作为“和解与合作”,而不是作为“仇恨与警惕”。今后也希望两国面对各种分歧加强交流,特别是青少年间的交流。
中国学者张云方、高海宽、曾文彬等发言认为,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并非都是源于误会,误会给中日关系增添了更多的麻烦,可能是火上浇油,但不是关键。那么,如何消除那些关键因素,主要在政府层面,政府首脑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媒体和民众,其影响范围很大。第二个就是民间的层面也包括媒体。中国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日益开放,但是日本媒体受政府指导思想影响严重,而且日本媒体以报道负面问题为主,很少报道正面问题,也就是有利于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报道,而专门挖掘那些不利于友好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第三,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改善中日关系和消除两国误解的转折点,但如果不深刻反省,也有可能是一个走向恶化的转折点,因此希望今年日本首相计划发表的“安倍谈话”内容要具有积极性,为中日关系带来正能量。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启新总结称,去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促成了中日两国首脑在APEC期间的会谈,中日两国关系好转的势头能否继续下去,还要看日本的对外政策,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如何发表“安倍谈话”的,不管如何有四个关键词是不能避免的--日本国策的错误、殖民统治和侵略、道歉和反省,这将检验其是否有真诚反省历史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