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中日友好 >> 其他 >> 正文

中小企业:激活日本经济的源泉

作者:未知  来源:中新社   更新:2011-12-22 13:19:3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中国青年研修团经济分团赴日考察纪实

  本报记者  李汉桥报道

  2011年12月1日至12月18日,应日本政府邀请,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派遣的中国青年研修团一行94人赴日本进行为期18天的研修考察活动。此次青年研修项目是基于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技术合作而开展的研修项目,由日本政府出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负责具体实施接待事宜,目的在于通过让访日中国青年学习日本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中日友好。

  本次代表团又分为青年工作者、地方行政、经济和环境行政四个分团,我们属于经济分团(中小企业振兴团),共有25名团员,来自中国12个省、市和自治区,主要从事金融、IT、文化、制造等多个行业,且以中小企业管理层为主,先后在东京、石川、大阪等地以听专题讲座、参观、座谈等方式了解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

  深入思考  坦诚交流

  在日期间,我们受到日方的热情接待,并就日中双方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人文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日本经济和文化知识讲座丰富了我们对日本的感性认知;各场座谈中的坦诚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而参观、访问等众多交流项目从不同领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研修考察结束后,经济分团的团员们一致认为,虽然只有短暂的18天,但回首此次访日活动,18天丰富多彩的研修、考察过程仿佛历历在目,大家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坦诚交流,回国后,一定会把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传达给更多的中国青年,并将自已所得到的有益经验广泛应用到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在日期间,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深入开展交流。一是听取专家集中授课。在日期间,成奚大学广野良吉教授讲授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IGB网络株式会社清泽文惠商务咨讯师讲授了《日本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日本IGB网络株式会社古屋纪人博士讲授了《日本的经济及文化》;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基础建设机构基板课长介绍了《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及作用》;石川县商工劳动部产业政策课国际发展组坂尻升太组长介绍了《石川县的中小企业振兴策略》等课程。

  二是参观考察。研修团先后参观了阿鲁普、八番食品、高桑美术印刷、浅野太鼓乐器行、高松机械工业、PFU、石川户室再利用广场、小松产机、小松粟津工厂、小松精练10个企业和亚马达电机家电量贩店;在走访的企业中,除了参观生产线,又采取了互动式的讨论并进行深入研修。在交流和探讨中,让我们既了解了日本中小企业的精细化生产过程,又了解到了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是政策交流。研修团先后拜会了日本经济产业省、石川县商工劳动部,并受到了石川县府谷本知事的亲自接见,了解了日本政府及地方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所制定的相关法律与相关鼓励政策。随后,还与石川县日中友好协会、石川县华侨华人联谊会、金泽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等当地华人华侨组织进行多方交流,了解了日本友人、华人华侨在促进日中友好事业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四是团员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在研修考察期间,全团各位学员充分利用间隙时间,多次进行全团或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分享大家在研修考察中的所知、所感和所想,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的落实意见。

  同时,我们还通过乘坐地铁、新干线高速列车及走入普通日本家庭并与其共进晚餐等方式,去感受日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日本社会的现状以及普通日本人民的真实生活。

  中小企业激活日本经济

  (一)经济发展的基石

  二战以后,日本神奇般地从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显示出日本经济发展的超越性,而实现这种超越性的主体,除了日本具有世界超一流规模水平的国际大企业外,更重要的是,其拥有独特技术且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基板课长介绍,在日本,99.7%(420万)的企业是鲜为国人所知的中小企业,而正是这些中小企业承担着日本社会七成以上的就业,占据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55%),其共同的特征是:将自身有限的经营资源高度集中于其擅长的专业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不断地挖掘、改良和革新,创造出一批他人无法模仿的独特产品(或生产工艺),并借助于日益发达的信息、交通平台实现了走向世界舞台的梦想,成为行业的魁首,世界市场的翘楚。

  (二)完善的法律体系

  中小企业之所以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与日本高度法制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日本政府采取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措施所分不开的。

  成奚大学广野良吉教授介绍,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日本政府在对经济模式的选择上也曾经走过弯路。那时,为了尽快缩短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日本政府最初选择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政府把主要的支持都给了各大企业集团。于是,中小企业便被收编在一个个以特大型企业为首的,由下至上层层支撑的金字塔型结构之中。但每当大企业因为经济萧条需要调整战略、削减成本时,这些中小企业便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牺牲者,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

  随后,日本政府逐渐意识到这一弊端,意识到中小企业在社会中能吸收大量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的巨大作用,于1963年发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小企业在国家中的地位。这一纲领性法规也因此被称为日本中小企业的宪法,是现行中小企业政策和政府管理的总根据。

  《中小企业基本法》在对中小企业的范围做了明确的界定前题下,日本政府还制定了许多区域性、行业性的、长期性、临时性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既保护自由竞争、促进公平交易和限制私人垄断,将中小企业置于国家政策扶持和支持的地位,又通过计划、协调和编制预算保证了中小企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高强度的政府扶持

  研修考察过程中发现,为了完备中小企业的帮扶体系,促使中小企业成为日本国民经济的基石,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保障体系,以提升中小企业经营能力。

  首先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统一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比如,以经济产业省旗下的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为中心,通过都、道、府、县中小企业支援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其次,建立中小企业诊断制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日本在各都、道、府、县商工劳动部都设有中小企业综合指导机构,负责对中小企业进行创业期、发展期、环境变化应对等企业不同发展状态下的诊断指导,现在,日本的中小企业诊断士制度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知。

  再次,提供金融和财政政策支持,日本目前有5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等。此外,政府全资或部分出资成立了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的机构,如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等,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获得贷款的机会。

  (四)鲜明的经营特色

  日本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固然得力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但关键还是在于中小企业自身有其鲜明的经营特色。

  在本次考察参观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的车间,管理部门,还是研发中心,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日本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和精益化,一切都是有条不紊,有章可循。而且,这些企业经营的理念不是把企业定位年产值多少,利润多少,人员规模多大等方面,而是把企业定位在以高超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作为立身之本,不求大、不求全、不求多,只求精,只求严格的质量把控,只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比如本次考察的高松机械的生产原料必需在恒温恒湿环境下保存24小时后才能投入生产线;8番拉面如果发现某袋面条、饺子里有一根头发,该批次及前后批次产品都将由企业主动召回;PFU的先进Kiosk终端技术,让其占据全球扫描仪市场的一半份额等,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常说的软实力和隐形核心技术。

  (五)核心文化成发展的利器

  日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原居第二,现已被中国超越),已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贫富差距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且社会矛盾并不十分突出,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日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本次学习考察中,我们发现,日本企业中无处不在的团队合作精神,正将企业主与雇用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劳资”双方共存共荣,再加上企业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等行为,为企业创造了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和谐的社会环境。简要概括起来,主要具备三大特征。

  一是忧患意识造就团队精神。考察中发现,日本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极强,特别是在管理体制上,一般都采取由团体决策、团体为决策负责,企业的奖罚一般不追究到个人责任。而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事实证明,自然资源的匮乏,频繁的灾害,让日本人意识到,面对这种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于是,企业便成为这种民族忧患意识的一个载体,这也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是劳资双方的共存共荣。在某种意义上,民族文化上演变过来的企业文化已将日本企业变成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和社会生活的共同体,体现在用人机制上,日本的企业几乎都是终身雇用制的。日本企业主基本都认为,以“炒鱿鱼”来威协员工,不如把员工当成企业的主人,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存亡的忧患意识,这不但能从根本上消除了劳资矛盾,更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这次考察的企业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平均工龄都超过30年,阿鲁普公司社长古贺克已先生就曾坦承,公司每年都将35%的利润分给员工,其认为,企业实现利润只是手段,最大的目的是让员工幸福,手段和目的不能混淆。

  三是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在本次考察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正成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在具体践行中,又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比如,创建于1609年,现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浅野太鼓乐器行,多年来一直在植树造林,而这些树种从种植到砍伐使用,至少需要300年,用其社长的话说:“也许听起来有点‘遥远’,也许300年后我的企业不一定还在,但我们就是一边想着300年以后的事情,一边做着日常管理。”二是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注重知行合一。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已经成为日本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时时刻刻体现在员工的言行之中。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高桑印刷所倡导的满意服务必须高于一切!

  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日益受到融资、人才、技术、风险防范等难题的制约。但对日本中小企业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必须要有所选择地加以借鉴,绝不可以照搬,毕竟,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也不同、所处历史阶段及企业具体情况更不同。

  (一)要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的建全对保护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口径不一、管理分散,这不但无形中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社会成本,也造成中小企业在市场定位、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盲目性。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增强其竞争能力,就必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比照日本统一管理口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且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从而更快更好地改善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要学会做“缝隙”型企业

  日本中小企业“以小为美”,强调专业性、品质和精细。而中国中小企业往往是“以大为美”。在发展模式、管理理念上,走的是企业规模、市场占有量的路线,而对品质、细节、精细化管理重视不够。这样一来,市场竞争一旦趋于激烈,不可避免地会遭到被淘汰的命运。所以,中国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三)学习日本企业文化不可忽视我们自身的文化特点

  日本中小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日本国民及员工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以及企业文化相对成熟和稳定基础上的。

  而对于处于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过分强调员工对文化的自觉性是不适宜的,必须把自主性原则与强制性原则结合起来,遵循本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积淀,从而不断实现文化提升。

  (四)改变用人方式让受雇者有安全感

  在我们的中小企业中,对员工的雇用中往住以中短期为主,这也造成了受雇者缺乏安全感,加上现期盛行的短期绩效考核方式来维护管理者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从而造成企业留不住人。企业应尝试实行长期或终身雇用制度,并推进“年功序列制”,使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从而消除受雇者的失业危机感。

  (五)团队力量应大于个人魅力

  由于日本中小企业的性质大部分是私有制,且早期都是家族企业,加上企业领导人长期不变,因而企业家的文化个性深深地带动了各自企业的文化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局限性也越来越大,现在的日本中小企业,往往更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且相信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可启发和诱导的。所以,日本的中小企业往往不惜重金来培训每个员工,使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是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来维系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借鉴日本企业发展的轨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才智,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本企业员工个体的潜力,合理搭配人才,从而打造高效的工作团队。


 

中日友好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中日友好:

  • 下一篇中日友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国侨办副主任李刚走访神户中华

    华人企业家王波:致力于科技研

    “2016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工行

    日本珍品来西安 展示唐代中国风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

    福岛工艺品会津本乡烧10月份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