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面对严酷的环境,日本不断努力提高防震救灾整体能力,力图以充分的准备、得当的措施,将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未雨绸缪
日本民众常备紧急避难用品
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强烈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政府和民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力设法防震抗震,其中紧急避难用品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日本搜索网站输入“防灾袋”或“非常袋”,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资料。这种用具可以说是一个“百宝袋”,它结实耐用,有具有一定的防火防水功能,可容纳瓶装水、压缩饼干、手压式手电筒、口罩、手套、药品等多种应急用品,有些应急品需要每年更换一次,以防过期或失效。
日本的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日本防灾工作的一个特点。比如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在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其他场合,日本人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比如牢记发生地震时避免停留在货架或悬空物体附近,一些公共场所绘制有详细的逃生路线图等等。
日本的法律在建筑物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法律还规定,只有拥有一级建筑师及更高资格的人才能编制抗震报告书。建筑抗震报告书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检查,确认无误后工程才能开工。
救灾举措
灾后民间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关键在于“效率”,在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援方面,地震频发的日本做了许多工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震区紧急救援的首要工作是建立灾区的紧急运输网,包括修复公路网、整合陆上运输工具以及航空运输能力。在公路网得以通畅后,设定来自各方的紧急运输路线,以确保救援物资能迅速运达灾区。同时,动员货运业者、铁路运输部门,进行紧急运输工作。
第二步就是医疗救护,抢救伤员。具体做法包括:设置有医生、护士常驻的避难所救护中心,在未设置避难救护中心的避难所,建立巡回诊疗体制;派遣医生、护士等专业医务人员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深入灾区现场,第一现场抢救伤者。
第三步骤是,尽力使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具体做法通常有:在避难所迅速兴建临时厕所与简易沐浴设施;安排灾民入住避难所或未受损房屋等安全场所;向灾民提供充分的清洁饮用水与食物;避难所内准备充分的各种常用药品。日本的经验证明食品与饮用水及时送抵灾区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稳定灾民情绪。
为防止余震来袭造成二次受灾,迅速彻底检查并判断受灾建筑物之危险程度,同时确切划定危险区域;防止工厂泄漏有害或危险物质,对存有有害物质的工厂除实施损害状况调查之外,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患于未然。